-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苹果公司放弃电动汽车项目冲上热搜榜,本以为就是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大消息而已,谁知道,仔细一看,突然捋出了不一样的头绪。
苹果放弃造车这件事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就是跟钱有关。据悉,苹果电动汽车项目研发时间已经有10年之久了,每年花费数亿美元,一路走来遇到了不少困难和坎坷,但是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怎么突然就宣布取消了呢,很多业界大佬都表示很震惊。
难道,电动汽车行业这么不好做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没错。苹果作为有钱有技术的业界巨擘,就算是跨界造车,用了10年之久确实有点漫长了。同样是互联网技术公司,华为“造车”的道路就显得顺畅得多,或者更精确得说,是“帮企造车”,直白点就是要以技术切入电动汽车行业,为鸿蒙系统应用扩大“生态圈”。
至此,已经有机构在分析苹果造车失败案例时提出,很大的原因就是供应链对接的问题。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要跨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合作。业界分析,苹果失败是因为没有拥抱中国汽车供应链,相较之下,以特斯拉的经历来看这个观点,就显得有些说服力了。
是不是听出点苗头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么牛的吗?
事实证明,在传统汽车市场,由于技术基本成熟,产业链基本完整,中国汽车厂商想要超越很有些难度,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得砸钱。所以在全球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选择新能源汽车赛道弯道超车,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选择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长三角著名的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就是体现整个行业产业链高度成熟的缩影。这就是产业集聚带来的质变,比如常州,动力电池32个主要的生产环节,常州覆盖31个,城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了十几个领域,汇聚了3000多家制造企业。再说上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一年内实现了开工、投产和交付,就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怎么不卷。
而这种卷也显然影响到了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我国作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保有量第一市场地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占据这样的本土优势,华为搭上了赛力斯-问界,搭上了奇瑞-智界,搭上了广汽-传祺,搭上了东风-猛士科技(没错,就是越野车),直接凭空造了一个“华为系”的车型。这就是所谓的,不造车也可以卖车,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一是零部件供应,二是全栈解决方案(软硬件一起),三是鸿蒙智行(华为全程参与),深度接驳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如果这能被称为“给发达的四肢补上了不简单的头脑”,也许真的能为新能源汽车的“进化”带来更有力的冲击。
所以绕了一圈,说了半天咱才发现,苹果造车失败(至少是阶段性失败)究极原因竟是因为没在中国吗?好的,虽然10年的项目终止了听上去还是有点可惜,但是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国际地位,还是很值得骄傲的啊。
对于苹果停止造车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互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