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6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就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作为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把美丽河南建设作为打造“十个河南”的重要方面,着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向大家介绍2023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等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先生;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莹女士;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志辉先生;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杰女士;
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李维群先生。
下面,先请李哲先生介绍2023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哲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十分关心。近年来,我们全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下面,由我简要介绍2023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
2023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好”、三个“稳定”。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省PM2.5年均浓度4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优于国定目标3.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7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优于省定目标10.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8.1天,比上年增加5.9天,多于国定目标5.7天,三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中,同比改善前20位城市我省占9个(分别为漯河市、驻马店市、鹤壁市、平顶山市、南阳市、新乡市、开封市、濮阳市、焦作市)。
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国家考核的160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2个,占83.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优于国定目标8.0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国家考核的6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三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以及地下水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任务要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四是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2023年河南省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5.22,生态质量等级为“二类”。
五是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省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昼间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53.3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二级;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等效声级平均为64.6分贝、质量评价等级为一级;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5.8%、81.3%。电离辐射环境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稳定。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美丽河南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全力推动历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出台《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开展“十大行动”。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全方位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坚持不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企业分类改造升级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推动食用菌、烟叶烤房“双改”,35 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抽测4.2万台次,检查柴油货车88.2万辆次,整治各类扬尘问题近4万个。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119条河流湖库入河排污口全覆盖排查,省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征集14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伊洛河(洛阳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推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1.7%。
三是坚持不懈强化重大战略生态保护。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完成黄河流域4594座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黄河干流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全力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完成 529 个丹江口水库入河(库)排污口溯源工作,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源排查整治,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四是坚持不懈推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制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举办中国(河南)国际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产销对接博览会。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及循环利用。
五是坚持不懈筑牢生态安全基础。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累计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累计19个)。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快推动重点问题整改。持续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危险废物分区域集中处置格局初步形成。
六是坚持不懈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河南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及修订工作,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等8项地方标准。修订《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基本形成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虽然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的形势依然严峻,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2024年,我们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在主要目标上,聚焦“十四五”时期和2027年目标任务,落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省辖市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进位,信阳市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态领域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在重点任务上,大力实施“美丽河南先行区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治理、‘清水入黄河’、南水北调水质保障、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十大工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河南。
2024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截至5月底,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7%、2.1%,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1-4月,160个国控断面(实测158个)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33个,占84.2%,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我先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大家的提问。
常轶旸
谢谢厅长全面详实的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发布会所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也请提问前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请问,河南在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的安排?谢谢。
李哲
谢谢你的提问。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一以贯之、不断深化。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去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河南建设工作,把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纳入我省“十个河南”“十大战略”整体规划,作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主要内容,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在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进程中唱主角、挑大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统筹谋划。我厅会同有关部门高起点高标准起草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提请省委常委会待审议。总体上来说,加快推进美丽河南建设,按照“十四五”深入攻坚、“十五五”巩固拓展、“十六五”整体提升的阶段安排,经过三个五年的努力,一步一个台阶,久久为功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确保2035年美丽河南基本建成。二是系统推进落实。把美丽河南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衔接,与推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相衔接,与正在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任务相衔接,在目标要求、任务部署、考核评价上同步推进,尤其是深入实施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突出蓝天保卫战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定向好。三是培塑先行样板。立足河南实际,围绕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河南,积极培育、挖掘、宣传、推广美丽河南建设实践典型,大力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幸福河湖等“美丽细胞”工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城乡宜居、生态安全、保障有力的美丽河南建设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形成美丽建设新格局。推动《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尽早发布实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河南建设新格局。二是加快形成梯次推进新样板。以开展美丽河南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梯次推进打造美丽河南建设示范样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障等重大战略,继续抓好美丽河湖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美丽细胞。三是加快形成治理攻坚新成效。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高标准实施一批标志性行动和创新性举措,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进一步融入全国碳市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五是加快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建立健全美丽河南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深化地方实践,形成共建共享美丽河南的强大合力;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把建设美丽河南转化为全社会行为自觉。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环境报记者:我们知道,河南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的重大责任,请问,近年来,河南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谢谢。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刘志辉
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关注。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水污染防治战线的干部职工,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以人水和谐、河畅水清为引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推动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向好。
一是优良水体比例持续提升。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聚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河湖水生态恢复等重点领域、重要任务,强化创新实践,聚力攻坚克难,国家考核我省160个地表水断面,2021-2023年优良水体比例从79.9%、81.9%到83.0%,今年1-4月份达到84.2%,河流水质稳步改善。
二是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认真落实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制定出台《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扎实开展黄河“清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水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完成黄河流域265家涉水污染源提标改造,黄河干流出省断面水质持续达到Ⅱ类。
三是南水北调水质稳定向好。坚决扛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政治责任,完成529个丹江口水库排污口溯源,整治64个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隐患,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四是创新探索实践亮点纷呈。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鹤壁淇河、洛阳伊洛河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开展省级美丽河湖评选,有力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深入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鹤壁市先后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为全国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创新,树立河南样板。强化生态补偿探索实践,与下游山东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协议》,与上游省份也达成横向生态补偿意向,深入推进省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实现黄河流域省际上下游、省内重要支流生态补偿全覆盖,为全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作出河南示范。
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河南、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聚焦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河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
一是巩固“好水”,以国家下达河流断面达标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监测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和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大力实施“清水入黄河”工程,深化国家美丽河湖创建,强化省级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优良水体比例。
二是治理“差水”,以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消除为引领,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统筹城市更新、老旧管网改造,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管网收集、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推动不稳定达标河流水质改善向好。
三是守好“饮用水”,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扎实推进丹江口库区水环境监管智能化建设工程,坚决守好“一库碧水”,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密切关注“十四五”62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持续加强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确保全省人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面对水环境保护的新征程、新任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我们一定坚定决心信心、戮力担当作为,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中再建新功,在聚力建设美丽河南中再创佳绩,奋力书写“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谢谢。
中国网记者:我注意到,今年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以降低细颗粒物(PM10)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请问,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王莹
首先,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3月份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了2025年全省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这是继去年印发的《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如省环委办牵头修订了《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暨奖惩办法》,印发了《2024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六个攻坚行动,明确了29项重点措施和2000多项治理任务;各地编制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完善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截至目前(5月30日),行动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7%、2.1%,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
虽然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受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结构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大气污染防治复杂艰巨,需要各市、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我们将充分发挥省环委办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严格目标约束,夯实攻坚责任,保持攻坚势头,全面推动行动计划各项重点措施、工作要求落实落地。
二是加强结构调整。坚持治本之策,持续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重污染企业搬迁、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等重点任务,助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能源结构方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强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继续实施外电入豫,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持续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大宗物料优先采用铁路、水路清洁运输,大力推动公交车、出租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用车和城市建成区载货汽车等新能源化替代,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水平。
三是加强重点防控。关注重点时段,当前紧盯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力保空气质量优良天;紧盯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注重点领域,严格扬尘污染防控,狠抓秸秆禁烧,加大散煤管控力度,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有效遏制面源污染。关注重点行业,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等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对石化、建材、有色冶炼等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企业的管理,确保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四是加强监督帮扶。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让环境执法既有“法度”又有“温度”。一方面,严格执法监管,对于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应急减排措施不落实等突出环境问题,坚决依法严厉查处。另一方面,做好服务帮扶,对白名单企业、绩效分级A级企业、绩效引领企业、民生保障企业,在满足环保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实施自主减排,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坚决不搞“一刀切”,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一定能够持续改善,蓝天白云的美好景象一定能够保持常态。谢谢!
顶端新闻记者:土壤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请问我省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治理的方向是什么?谢谢。
刘志辉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壤和农村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先后印发 “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筑牢了民生保障基石。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3年实现100%;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化解大型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守住了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和人居环境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二是管控了新增土壤污染。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进耕地污染溯源和成因排查,实施一批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工程,全省土壤质量持续保持稳定。三是改善了农业农村环境。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整治行政村13215个,整治农村黑臭水体798条,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018年的17.9%提升至41.7%,其中郑州、洛阳、济源等地达到了60%以上,昔日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的现象明显减少,广大农村实现了从过去的“脏、乱、差”到“美、净、靓”的华丽蝶变。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美丽河南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风险管控原则,推进土壤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推进土壤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按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的思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污染源头治理,分阶段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到2027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淮阳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坚决克服照搬城市、盲目上设施的做法,加快构建“县级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建设运维、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机制,持续做好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2025年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三是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统筹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进周口、漯河、平顶山市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三地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扎实抓好动态排查、系统治理、挂账销号、长效管理四个环节,力争2025年底全省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请问我省如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守住生态红线?谢谢。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赵杰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为硬约束,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制定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简称“三线一单”)。是新时期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实现美丽河南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面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一是高水平编制“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省组建高层次技术团队,对全省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环境质量现状开展全面分析研判,经多轮实地调研和集中研讨,公开征集近三千条意见建议,于2020年正式形成了省级层面及全省十八个地市的“三线一单”成果,并推动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为了准确反映环境管理最新要求,我省建立了“三线一单”动态更新机制,并于今年年初发布了新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当前,共划定了1145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353个、重点管控单元677个、一般管控单元115个。建立了“1+1+4+18+N”的准入清单管控体系,第一个“1”为全省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第二个“1”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4”为我省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生态环境管控要求,“18”为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市级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N”为1145个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所做的第二项工作是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地,广泛应用。一是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入法”,已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后续将持续推动入法工作;二是在各类规划中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引导作用,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等省级规划有效衔接,在全省近二百个开发区发展规划中明确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三是依据管控单元准入要求推动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如指导郑州航空港区调整产业布局、辉县市开展砂石矿行业整合升级;四是为地方招商引资、上项目提供指引,我厅上线了“三线一单”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提供分区管控成果信息共享服务,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面衔接环评管理,为各地招商引资和上项目提供研判服务,在项目谋划阶段积极发挥预评估作用,目前平台的访问量已突破4万人次。特别是,“三线一单”相符性已成为“两高”项目会商联审重点内容,不相符的坚决不予立项,不得报送环评,分区管控体系已成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重要手段。
下一步,我厅将制定我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三线一单”平台智能化建设,着力实现成果数据集中管理、动态更新、智能研判;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强化其与我省重大战略、规划衔接,发挥政策合力,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备受关注。请问我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务实举措?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 李维群
谢谢你的提问。“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项工作涵盖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是城市生态文明的一张名片。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开发布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我省许昌市、三门峡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和兰考县等“5+1”地区成功入选,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取得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凝练出一些可供各地学习借鉴、推广复制的宝贵经验。为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去年初,省生态环境厅会同25个省直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印发了全省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23年4月,我省建立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随后印发了河南省“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文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今年3月,26个部门共同召开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提升了各地“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性,“5+1”以外的11个省辖市(实验/示范区)和3个省辖市的4个县(市、区)积极申请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我们还结合“国际无废日”,举办了一系列“无废城市”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省将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下一步,我省将组织推动各地区全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打牢基础。二是建立“1124”“无废城市”工作调度机制。即每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工作总结,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工作调度会,不断压实各成员单位及“无废城市”建设地区工作责任。三是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活动。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无废日”等,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无废生活”系列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动漫、举办外场宣传、组织参观特色“无废企业”等形式,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对“无废城市”的认知度。四是创建“无废细胞”典型。在全省范围内选树部分“无废细胞”典型,积极引导建设无废机关、无废医院、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乡村、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在全省范围内营造“无废”氛围。五是开展“无废集团”试点建设。选取3个左右的“无废集团”开展试点建设,推动以“集团化企业”为整体的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化、资源利用充分化、最终处置规范化,通过示范企业的绿色转型,以点带面引领整个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谢谢。
央广网记者:我们关注到,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请问,河南围绕该主题将推出哪些活动?对比往年有哪些亮点?谢谢。
赵杰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再过两天,我们将迎来今年的六五环境日。六五当天,省生态环境厅将在郑州市中原龙子湖学术交流中心举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河南省主场活动。
活动将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展示美丽河南建设成就,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六五环境日活动呈现三大亮点:
一是全面展示美丽河南建设成果。我们将六五环境日河南主场活动,作为集中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舞台,邀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河南实践典型的代表们现场讲述美丽河南建设生动故事;在活动现场周边举办“豫见美丽中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展览,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河南新画卷。
二是大力培育弘扬生态文化。2023年,我厅联合省文联启动了“大地文心·河之情”生态文学征集活动,征集到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作品2000余篇,最终评选出110篇优秀作品。今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中,我们将优秀生态文学作品搬上舞台,邀请优秀生态文学作者分享创作体会,还将启动2024年“大地文心·河之情”生态文学作品征集活动,不断繁荣生态文学,为弘扬新时代环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三是持续深入开展全民行动。我厅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今年,我们特别邀请了生态环境志愿者、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公众参与优秀案例代表参加六五主场活动,分享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动员更多的企业、社区、学校、个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各位媒体朋友,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参与和支持。在此向各位发出邀请,真诚欢迎大家参与六五环境日系列活动,讲好美丽河南建设生动故事,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谢谢大家!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系,进行深入采访。在此,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积极参与六五环境日河南省系列活动,持续关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展示我省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河南实践的亮点成效,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建设美丽河南、幸福家园!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原标题:全文实录丨2024年河南省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