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严重,误导投资者!ESG快成广告了

  • 过度包装严重,误导投资者!ESG快成广告了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正方兴未艾。作为一个评价好公司的新的指标,它可以引导投资机构去寻找那些更注重环保、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更加优秀的企业。相比以前,它不仅仅要看这家公司是否赚钱,还要看它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
 
  不过,就像很多新兴事物一样,ESG也不可避免地会发产生一些乱象。比如,把ESG当成“广告”,过度包装误导投资者。或者把ESG当成文案写作大赛,而忽视了背后的公司治理变革等。正因为如此,从5月1日起,沪深北交易所开始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下称“指引”)这将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推动构建良好的发展生态。
 
  1 ESG不是广告,防止作弊“漂绿”
 
  ESG正面临一些乱象,而监管机构已经注意到了。4月29日,在中关村论坛“ESG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平行论坛上,证监会上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ESG报告并不是强制披露的,但不代表可以随意披露。公司不能将公告作为“广告”,把ESG披露作为品牌营销的手段,借由ESG的“外衣”过度包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误导投资者。他表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透明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可持续信息只有在有效监管下才能保障披露的质量,真正服务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而最新发布的《指引》,则是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考纲”,而不是课外阅读材料。既然是“考纲”,就必然要接受“监考”,防止作弊、“漂绿”。前期,已经有不少案例因环境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而被证监会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未来,证监会仍将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持续加强监管。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已有近18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数量再创新高;3000余家公司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家数占比超过了60%。
 
  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召开,会上发布了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团队撰写的《中国ESG评级剖析及未来发展之道》研究报告。报告显示,ESG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和速度,2023年末,中国ESG投资规模约33万亿,未来十年内至少将增长至超过600万亿。不过,在ESG蓬勃发展的背后,ESG评级也还存在四大问题:
 
  1、排名原则背离ESG初衷,错误地从帮助资本分配者如何获取更多收益的角度出发展开评级;
 
  2、榜单认知偏差误导投资者,很多排名机构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其所出具的ESG排名榜单或对投资者产生误导效应;
 
  3、借ESG逐利造成逆向选择,资本市场存在为追求投资回报而打着ESG名号进行逐利的行为,造成那些不具备ESG基本属性的企业反而被相关ESG投资活动追捧;
 
  4、政治因素干扰评级客观性,西方话语权、西方价值观以及西方投资逻辑正在对全球ESG展开操控。
 
  乱象背后的原因,则在于部分评级机构为“蹭热度”忽视ESG的内在逻辑、发布机构不具备专业性、数据获取困难和评级过程不透明等。
 
  为此,报告建议,应该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大对ESG的政策约束和市场引导力度;从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重新培养中国社会界、企业界正确的ESG文化;将ESG的发展方向与“双碳”等中国特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同,最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ESG发展之路。
 
  2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发布,填补ESG信息披露标准空白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的发布实施,给ESG带来了更多的规范。
 
  经过前期充分征求意见与研究,沪深北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1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这3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的发布,填补了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层面ESG信息披露标准的空白,将作为A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ESG披露标准,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
 
  具体来讲,“指引”将披露内容分为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设置21个具体议题。其中,环境信息披露设置了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八个议题;社会信息披露设置了乡村振兴、社会贡献、创新驱动等九个议题;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信息披露设置了利益相关方沟通、反不正当竞争等四个议题。
 
  按照上交所的表示,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深交所也明确设置过渡期安排,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最晚可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而考虑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北交所规则不对可持续发展报告作强制性披露规定,鼓励公司“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推动上市公司加强披露。同时,对首次披露时的定量披露、指标同比变化、财务影响分析适当放松要求。
 
  证监会上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定“指引”的过程中,证监会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并充分结合国情体现特色,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推动实践先行。例如,“强制披露范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重要指数成份股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指引”设置了强制披露要求,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而对其他上市公司,则鼓励和支持其自愿披露。
 
  在披露具体内容方面,“指引”充分结合国内上市公司能力建设实际,就披露难度较高的中长期财务影响、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不作强制披露要求。
 
  总体来看,“指引”旨在推动公司聚焦具体行动,而不是仅停留在披露层面,推动上市公司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3 “反ESG运动”兴起,ESG只不过是一场骗局?
 
  事实上,从全球角度看,反对ESG的声浪也已此起彼伏。有观点认为,ESG只不过是一场骗局,要求企业兼顾环境、社会、治理三者并且同时保持获利难度太高,“以至于大多数企业都只把ESG当成文案写作大赛”。以美国为例,早在2018年,全美制造商协会、美国股权交易商协会、储蓄与退休基金会、小企业与创业理事会等机构就聚集起来,成立了“小微投资者联盟”(Main Street Investors Coalition),旨在阻止贝莱德、先锋集团这样的机构在投资决策时考虑ESG因素。
 
  2021年6月,得克萨斯州也颁布法律,禁止部分州政府指定的养老基金投资于抵制化石燃料行业的金融机构,成为美国第一个提出反ESG法案的州政府。到了2023年上半年,已经有37个州提出了超过156项“反ESG”法案,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州立法机构考虑过反ESG的相关立法,其中14个州已经立法限制在公共投资和采购中考虑ESG因素。
 
  事实上,ESG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美国两党斗争的战场。反对ESG的州大多是由共和党控制的,而民主党执政的州则大多支持ESG。
 
  ESG为何在美国备受争议?一方面是出自对ESG影响经济效率的担忧,另一方面ESG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又损害了油气、煤矿等传统行业的利益,第三则与美国国内日益激烈的价值观分歧和意识形态之争有关。一些保守派政治人物、投资者和企业家认为,ESG投资是左派推动的政治正确运动,会限制企业自由发展、降低投资回报、增加监管成本和风险。
 
  反ESG运动,也对投资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基金开始避免在命名上与ESG直接挂钩,而是自称为主题基金。一些企业也因为害怕被反ESG群体“报复”,选择在相关议题上保持沉默,不公开其碳排放目标、实施计划等信息。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副教授何今宇、助理梁晓笛撰文指出,首先企业需要认识到,比起因实行ESG可能招致的来自反ESG群体的抵制,忽视ESG风险带来的代价可能会更高。同时,企业还要做好系统披露ESG的心理和技术准备,搭建全面的ESG数据收集体系。第三,企业内部要有完整的ESG战略规划和具体的实施安排。反ESG人士虽在美国时有动作,但践行ESG仍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最后,尤其是对于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更要坚定推动ESG的信念。海外一些地区,ESG监管上比国内更为严格,管理ESG风险面临着更大的复杂性。中国企业要熟悉国内外在具体ESG条例上的差异,在开展业务前充分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负面事件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导致诉讼和处罚。
 
  而在美国市场,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政治纷扰,可以多使用“可持续发展”这类偏中性的词汇,但具体的ESG实践仍要结合自身能力有效推进,毕竟大多数美国本土企业也没有因反ESG运动减少在ESG方面的投入和创新。
 
  原标题:过度包装严重,误导投资者!ESG快成广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