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北京市海淀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
到2025年,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稳步提升,各项数据继续保持在碳达峰平台期。
“十五五”期间,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健全,重点领域和重点主体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科技园区基本实现低碳或零碳改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和占比显著提升,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到2060年,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净零碳技术全面普及,CCUS、BECCS等负碳技术广泛应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如期实现碳中和,全面支撑首都和全国碳中和。
《方案》提出,要“构建循环型低碳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鼓励园区设施共建共享、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处置。依托海淀区再生资源预处理中心建设,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回收利用。在建筑领域,推动节约型工地建设和装修垃圾减量,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综合处置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布局。在物流运输领域,持续推动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行简约包装、可循环包装等,探索包装材料绿色设计、简约使用、分类回收、循环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农林业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持续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强化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鼓励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点应用。
《方案》还要求“实施绿色低碳支撑保障提升行动”,包括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高跨区域协同治理水平、强化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发挥气候投融资助力作用等。
(一)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
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核算体系和方法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组织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和评价工作。依托“智慧城市”平台,充分利用遥感、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碳排放监测平台。依托区大数据平台,加强全区各类平台数据衔接和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数据支撑作用。(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区统计局)
(二)提高跨区域协同治理水平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与产业资源优势,积极与周边区、生态涵养区开展合作,探索跨区域生态碳汇补偿机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京津冀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要素一体化布局,通过共建共享绿色发展平台,发挥区域科技创新优势带动京津冀绿色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城市间合作对话,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攻关和制度规则制定。积极参与或承办具有影响力的碳达峰、碳中和峰会或高峰论坛,进一步对外开展绿色低碳技术交流、产品展示与成果宣传。(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
(三)强化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推动节能减排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的准入作用,实现污染物、能源和碳排放协同管控,依法依规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和节能监察。探索完善市场导向的节能降碳减污增效协同推进机制。(主要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街镇)
(四)发挥气候投融资助力作用
发挥区域金融机构和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积极开展绿色贷款业务,开辟绿色贷款业务快速审批通道。大力发展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整合区内有关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动力。(主要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