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水利网络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 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水利网络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厦漳泉三市历史文化同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性较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频繁,产业分工协作紧密,培育发展厦漳泉都市圈具备扎实的基础。2021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引擎带动作用”。2022年,国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及“十四五”实施方案,将厦漳泉都市圈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之一。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这些文件的印发和实施,为厦漳泉都市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充分发挥“魅力厦门”“潜力漳州”和“活力泉州”优势,加快提升厦漳泉同城化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合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共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携手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世界闽南经济文化交流,支撑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力量。
 
  三、主要内容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共分为9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发展目标”。到2030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实现新联通,“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更加成型。产业创新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跨城乡和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闽南文化得到新传播,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协同发展机制取得新突破,提供更多全国首创的都市圈协同建设经验。到2035年,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样板。
 
  第二部分为“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带两轴三核多片”空间格局。一带集聚:依靠福厦高铁、福厦铁路、漳汕高铁、厦深铁路、城际铁路R1线和沈海高速、国道G324、G228等互通互联的沿海交通网络,建设人口与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城镇发展带。两轴协同:依托厦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建设厦门—漳州北部山海协同发展轴,依托兴泉铁路、厦沙高速、泉南高速等建设厦门—泉州北部山海协同发展轴,打造贯通山海、联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三核引领:充分发挥三市主城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功能调整、优化开发,形成“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格局,构筑“闽南金三角”的支点。多片合作:以跨行政区城镇圈为抓手,共建一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率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部分为“共建高效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主要包括:完善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强化都市圈内部整合与外部联通。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水利网络,加大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区域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打造共享共治的智慧城市网络,构建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体系。
 
  部分为“共创新驱动的高质量产业链群”。主要包括: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走廊,实现从“技术研发—产品转化—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联动打造创业孵化热土,推进技术成果商业化、双创孵化和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共建现代优质产业链群,合力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鞋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共促核心产业链整体提升,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三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部分为“共营普惠便民幸福生活圈”。主要包括:深化人才就业服务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保障就业和人力资源,便利百姓跨市就业置业。推动教育资源交流共享,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强化公共卫生健康合作,统筹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和基本医疗政策对接,丰富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加强平安闽南治理合作,守护平安边界安全防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优质生活圈。
 
  第六部分为“共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圈”。主要包括:推进美丽海湾协同保护,守护共同的生态本底,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岸带、海岛和海域的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共同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片区修复和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部分为“共同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主要包括: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新高度,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协同搭建跨国产业链合作平台。推进海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土地、金融、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第八部分为“共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主要包括:共同促进闽南商脉发展壮大,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经贸生态圈发展。加快闽南文化联动现代产业,实现商、文、旅、科融合发展。推进闽南文脉和城脉深度融合,建设有温度、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现代都市圈。共建面向台港澳侨的闽南祖地,增进与台港澳侨沟通往来,打造“新老闽南人”的共同家园。
 
  第九部分为“推动规划有效实施”。主要包括:机制创新,破除行政区经济利益藩篱与政策壁垒,建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项目带动和资源要素保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推动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