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是我国成立最早、级别最高、领域综合、成效显著的绿色生态城市。2013年,生态城获批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生态城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发改环资〔2024〕1198号,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对于指导生态城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案》准确指明了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的目标定位
面对一个新的十年期,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应瞄准什么样的目标定位,这是首当其冲应解决的重点问题。《方案》在深入分析生态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在绿色低碳产业效益上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在绿色低碳创新能力上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在绿色低碳开放合作上发挥重要牵引作用”的三个核心目标定位,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支撑生态城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
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是生态城打造升级版的坚实基础。产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生态城已初步形成了智能科技服务、绿色建筑与开发等主导产业,但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生态城亟待在“人与经济和谐共存”方面补齐短板。《方案》提出了在绿色低碳产业效益上发挥先导带动作用的目标,将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推动生态城传统文化健康旅游产业焕新发展的同时,以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业、绿色建筑产业、绿色交通物流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金融服务、数字经济产业为核心,以绿色创新园区建设为集中展示,共同构筑生态城绿色低碳升级的坚实基础。
提高绿色低碳创新能力是生态城绿色低碳发展升级的根本动力。“十四五”以来,生态城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产业创新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当前,生态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1.97%,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193家,科技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城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任务,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标准认证、技术应用为链条,串联起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全过程,为生态城绿色低碳发展升级提供根本动力。
加强绿色低碳开放合作是生态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途径。过去十余年,中新两国合作优势在生态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中新合作,创新建立了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开发模式,保障了新城区的大规模快速开发建设,同时,中新专家团队联合制定了世界上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开创以指标体系引领城市规划的先河,真正实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发挥中新合作优势的基础上,《方案》要求进一步扩大绿色低碳国际合作范围,积极引入绿色低碳领域国际企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重要枢纽,引领生态城绿色低碳发展升级。
二、《方案》是生态城全方位践行绿色低碳建设理念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绿色低碳建设正从建筑逐步扩展到小区、社区、城区、城市层面,“城市”应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大应用场景。生态城自开发建设以来,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引领推动下,全面实施“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系统开展盐碱地改良、污水治理,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等国家试点,在城市开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成了一座绿意盎然、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相继获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授予“全球绿色城市”称号。可以说,生态城生动践行了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建设理念。
《方案》在当前生态城绿色低碳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要建设绿色低碳宜居韧性城市的更高要求。绿色建筑方面。目前生态城的绿色建筑比例已达到100%,绿色建筑发展成效有目共睹。《方案》提出要持续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行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绿色建材应用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生态城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目标。生态空间建设方面。十年来,生态城建成区由5.5平方公里拓展到2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从256万平方米发展到1100万平方米,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打造了32公里绵延互通的城市绿廊、40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化覆盖率超过50%。《方案》提出要继续推动沿海滩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打造优美生态空间。绿色交通方面。当前生态城在交通绿色发展方面还面临不少短板,建成区路网密度不足,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建设略有滞后,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方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可以有效破解生态城交通领域绿色发展难题。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近年来,生态城在智慧化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形成了“1+3+N”的智慧城市建设主线,成为世界智能大会智慧城市永久展示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让生产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实现全域智慧城市管理,完善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探索形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生态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生态城是一座滨海城市,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方案》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安全基础,提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深化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应对台风、海潮、暴雨等极端天气能力,建设高效便捷的安全韧性城市管理系统等任务部署,为生态城安全、稳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三、《方案》对生态城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示范样板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理应承担全国性、综合性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探索和引领示范。《方案》在对生态城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规划设计的同时,将国家有关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求融入其中,推动打造综合性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样本。
一是支撑国家“双碳”任务落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碳排放集中的重要区域,如何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需要生态城深入开展实践探索。《方案》以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为核心,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关键,以绿色低碳宜居韧性城市为载体,将“双碳”任务融入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期望在生态城探索出一条城市系统降碳的路径,成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城市,为城市“双碳”工作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案例。
二是借力中新两国合作优势,打造国际绿色低碳交流合作样板。生态城建设伊始,中新双方在城市规划、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在住宅和小区建设、商业服务业设施开发、基础设施支撑等多个领域开展了项目合作,实现了从共同谋划、到共同建设、到互利共赢。《方案》提出围绕生产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创新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宽中新两国的合作领域。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把生态城打造成为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城典范,助推绿色低碳新城发展模式与建设经验“走出去”。
三是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以点带面实现重点领域突破。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周年。过去十年里,生态城在创新产业分工协作、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方面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探索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和路径。根据《方案》,未来生态城还将立足区域协同所需,重点围绕产业绿色化创新、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绿色建筑示范、园区绿色化提升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过去十多年,生态城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交出了精彩答卷,成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生动案例。《方案》必将助力生态城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能级,为我国城市绿色低碳建设探索成功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作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凯 )
原标题:专家解读之三丨明目标 定路径 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