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实录|台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 全文实录|台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2024年12月27日上午,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任胜和介绍台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保护我们共同的海洋生态家园,台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1-10月,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任务完成度达75%以上,位于全省前列。“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一地一特色”进度顺利,全省推广复制要求完成率100%。“蓝色循环”相关经验亮相第六次联合国环境大会。“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获生态环境部2024年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陆海统筹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根据省重点海域攻坚战方案,组织开展自评估,基本完成工业源、农业源和生活源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任务,16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联防联治,联合宁波、温州开展三门湾、乐清湾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开展入海河流总氮超标情况预警,完成近3年全市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总氮排放和削减量核算。编制完成6条国控主要入海河流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一河一策”方案,组织开展3条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监测。持续开展沿海水色异常巡查,累计开展10次遥感预警,均已现场核查并闭环处置。推进修造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联合市经信局印发实施《台州市修造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组织开展3轮80多人次现场指导帮扶,37家在产企业通过整治,整治成效评估全省第一。
 
  不断提升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水平
 
  锚定“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总目标,开展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专项行动,完成美丽海湾建设成效阶段性评估。扎实推进海湾精细化调查任务,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台州市海湾精细化调查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按时保质完成春夏航次调查监测任务。开展海湾提升行动,完成三门湾-台州段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评估及指南编制试点工作和乐清湾-台州段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指导椒江区大陈岛诸湾推进美丽海湾建设,重点挖掘特色亮点,加强专家结对帮扶,配合生态环境部对大陈开展2次“专家把脉行”,推动大陈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
 
  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服务与监管
 
  强化涉海项目服务与监管,今年全市海岸工程9个、海洋工程10个通过审批。跟踪服务海洋工程环保设施验收,督促并严格要求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加强海洋倾倒区监管,开展2024年度全市倾倒需求调查和统筹,推进三门湾外海洋倾倒区选划和温岭海洋倾倒区扩容,保障重大工程建设。指导开展重点入海排污口选划论证,实时动态更新入海排污口清单,所有正常在用入海排污口均完成备案并纳入“浙里蓝海”数字化监管;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核查、监测、溯源”,重点排污口前三季度监督性监测达标率100%。会同海经部门推进海水养殖尾水治理,依法依规开展海水养殖项目环评,提出分阶段实施意见,对集中连片养殖区拟以乡镇、合作社或公司名义开展环评的策略。
 
  积极推广“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模式
 
  落实王浩书记、胡伟副省长关于“蓝色循环”复制推广工作的批示精神,推动模式深化复制。“一地一特色”建设成效显现,全市新建小蓝之家5个,椒江区蓝色循环数字化平台和海洋生态保护展馆建设完成;路桥区海洋塑料废弃物再生“蓝色工厂”建成投运,成功获国际OBP(趋海塑料)认证,是全国首批具有多品类从源头收集—再生造粒全流程认证的企业之一,台州拥有了自己的海洋塑料高值利用再生企业;临海市白沙湾“小蓝之家”示范点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台州市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若干规定(草案)》起草,蓝色循环国家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海上环卫制度,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台州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严控源头垃圾入海,开展海洋垃圾监测、重点岸滩和海域垃圾清理等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继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和深度,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同时,我们也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台州日报记者提问
 
  2023年10月30日,我市首创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市一直致力于该模式的复制推广工作,请问这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主要负责人王安回答:
 
  自荣获“地球卫士奖”以来,我市在“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模式复制推广工作持续发力,将该模式深度融入海洋污染治理、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为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等贡献更多“台州实践”。今年,在将海洋里更大量的渔网渔具纳入了收集体系后,海洋塑料回收的体量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台州市共清理回收海洋废弃物37282吨,其中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25310吨,回收船舶污染物5430吨,海上环卫清理量为6542吨。具体有以下进展:
 
  一是顶层设计,制定试点方案。结合台州实际,制定了台州市“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属地政府职责和沿海县市区“一地一特色”建设工作计划,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推进,清单式落实,开展海洋废弃物的常态化、网格化、动态化治理。“一地一特色”创建成效明显,椒江、路桥、临海3个先行示范区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创新法规标准。起草完成全国首部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地方性法规,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试验性作用。开展海洋塑料污染数字化治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编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25项标准。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填补地方乃至全球标准空白,在国内外率先掌握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标准体系话语权。
 
  三是数智赋能,做强监管平台。推进政府端“蓝色循环”数字化治理和监管平台建设,集成海洋废弃物闭环治理、海洋塑料碳交易增值、价值再分配体系等核心场景,逐步形成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公共数据库,贯通“蓝色循环”应用和海上环卫、边滩环卫数据资源。现已完成蓝色循环PC端、浙里办端、浙政钉端、微信小程序四部分内容建设,台州市各个海洋塑料废物物收集点“小蓝之家”数据现均已整合至监管平台,年内将上线运营。
 
  四是高值利用,培育蓝色工厂。依托台州塑料产业链优势,整合低小散企业,培育海洋塑料再生利用“蓝色工厂”,协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拓宽海洋塑料应用领域。并积极帮扶塑料再生企业打造高值利用的闭环价值链,有序构建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产业体系,助力实现生态共富。路桥海洋塑料再生“蓝色工厂”已获环评审批及排污许可证,并成功获国际海洋塑料O B P认证,是全国首批具有多品类从源头收集—再生造粒海洋塑料全流程认证的企业之一。
 
  五是加强宣传,引领公众参与。高标准建设“海洋地球卫士”生态教育基地,成为展示海洋生态治理的窗口。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在临海白沙湾滨海景区设立特色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区域,打造海洋塑料循环利用交互场景,并通过积分制度给予收集者一定激励,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展“红色引领、蓝色循环”净海净滩等系列活动。今年,共举办海洋生态公益活动35场次,线下参观人数超1.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
 
  接下来,我们将推进沿海各县(市、区)“一地一特色”示范创建再突破,全市海洋废弃物实体化、立体化收集体系再提升,鼓励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公众加入“蓝色循环”治理体系,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体系,打造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标志地”。
 
  台州晚报记者提问
 
  台州是中国主要渔区、浙江渔业大市,请问如何振兴“蓝色粮仓”,同时做好渔业污染治理,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局海洋经济规划处副处长牟盛辰回答:
 
  广袤富饶的海洋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与空间,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以振兴东海“蓝色粮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目标,打好海洋牧场创建、增殖放流等“组合拳”,统筹加强“渔业—渔港—渔船”污染防治,努力促进渔业水域环境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着力创建海洋牧场。深化国家级海洋牧场创建,今年台州2处海域(温岭积洛三牛海域、三门五子岛海域)入选第九批国家级海洋牧场,全市申报数、新增数均居全省第1,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4处,总数跃居全省第2。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域的附着生物量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起到了良好的资源养护与修复效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是着力做好增殖放流。优化增殖放流方式,因地制宜选择优势种、经济种、衰退种及其他有利于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土著物种,加大主要物种的放流数量,促进代表性鱼类资源修复。今年以来,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浙能台州一号等单位,累计放流大黄鱼、日本对虾、曼氏无针乌贼等海淡水苗种2.5亿单位,完成省定任务的152.1%。
 
  三是着力抓好渔业生态治理。加强渔业、渔船、渔港等重点领域的生态治理。深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水产养殖尾水“零直排”。全市3000余艘24米以上渔船全部配备防污染设施;对于生活污水,400总吨及以上和小于400总吨但核载15人以上的所有渔船全部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全面落实沿海中心渔港“一港一策”污染防治措施,全市6个沿海县(市、区)二级以上渔港全部配备油污处理设备,船舶污染物转移超2万艘次。同步推进港域保洁和渔网治理,所有渔港陆域垃圾全部纳入城镇环卫管理,大力推进网衣、浮球等废弃物集中收置和资源化利用。
 
  台州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提问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示了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大陈岛诸湾成功入选,为今年浙江省唯一,非常不容易。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在大陈岛诸湾美丽海湾建设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主要负责人王安回答:
 
  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是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展示我们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窗口,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海洋生活的向往。此次大陈岛诸湾能够入选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是各个部门戮力同心、团结协作打造的优秀成果,在此非常感谢同志们的辛苦付出。
 
  为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大陈岛诸湾,台州市各部门根据大陈岛自然禀赋和基础条件,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陆海统筹共创“水清滩净”海湾。投资1450余万元,对梅花湾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推进大陈岛5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实施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普及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首创“海洋云仓”和“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治理新模式,开发“渔省心”APP,以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污染物收、运和处置,对船舶污染物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开展滨海区域巡查和垃圾收集,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蓝色循环”项目荣获联合国2023年度“地球卫士奖”。
 
  二是生态优先共绘“鱼鸥翔集”海湾。总投资2.4亿元实施大陈岛生态修复项目。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修复森林植被1835亩,2023年全岛森林覆盖率超60%,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称号。投资3000万元,建成大陈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大陈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三处自然保护地,20多种鸟类以及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包括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良好。
 
  三是绿色发展共建“人海和谐”海湾。建成34台大型风力发电机,国际首创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构建陆地-海岛-风电互联系统,实现全岛能源绿色发展;推行海岛全电生产生活模式,实现全民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开展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等蓝碳项目以及海洋蓝碳交易试点,建设数字化系统平台,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以垦荒精神为引领,围绕“中国红色旅游第一岛”目标,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开发,打造文渔旅融合大陈旅游新模式。成功签约总投资100亿的大陈岛文旅融合整体开发项目,大陈岛红色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近5年,大陈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逐年攀升。
 
  台州日报、台州晚报、台州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台州综合广播FM98.7、台州交通广播FM102.7等各有关媒体参加发布会。
 
  来源 | 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一审 | 方倩  二审 | 褚丽娜  三审 | 王嘉伊
 
  原标题: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台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