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一 规划保障+产业导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用好用足典型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利好政策。乐昌市北乡镇丹霞印象·蜜峰民宿项目在北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为项目亲水平台补充划设城镇开发边界弹性发展区,延伸项目可建设空间约0.5亩,同时提前为项目所在地块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其从原废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转变为具有产业性质的商业用地的合规性。强化服务意识,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项目落地前,对闲置地块开展权属核查、理顺地块内原有建筑物登记手续,同时依法依规为施工中需审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时间完成审批手续,为企业合法合规拿地做足服务工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发展信心。积极导入产业,实现“沉睡”资源价值化。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引入旅游民宿、文化体验基地、生产厂房等各类产业,能够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助力村集体增收致富。仁化县董塘镇坪岗工业园引进广东省湾区报废车辆回收拆解项目,通过改造旧厂房新建生产车间和办公楼,开展回收拆解废旧车辆再生业务,预计可盘活土地面积约105亩,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40个,形成3万辆/年的报废汽车拆解能力。
二 公共服务+招商引资,双重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助力人才振兴。南雄市湖口镇长市村活化利用村委会旁闲置的旧幼儿园,通过土地划拨为国有建设用地,实现原址拆旧建新,建立广东长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开设“南粤家政”培训基地与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为当地村民提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多元化专业人才技能培训,提升当地村民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吸引企业投资,助力产业振兴。长市村以“社会资本建、村集体回购”的模式,引进企业先出资在服务中心周边建设民宿,建成后村集体以土地回购股份,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助力村集体增收致富。新建的长浦乡居民宿总建筑面积约3870平方米,已于2024年11月22日顺利开业,可满足100余人团队开展培训、研学、采摘、野营、餐饮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发挥作用,也为乡村旅游休闲、乡村振兴培训研学、乡里庆典聚会等活动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闲置”变现,助力产业振兴。
三 空间重组+文化融合,旧建筑焕发新活力
最大化发挥闲置土地资源,推动旧建筑进行新改造。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目标协同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原有的闲置土地进行空间重组,对旧建筑进行形象再造,同步实现资源盘活和环境优化。翁城农业公园总部艺术研学接待服务中心活化利用闲置长达11年的长圳小学,通过翻新原有的三层教学楼,进行建筑改造及功能置换,打造22间精品民宿,并在周边配套搭建餐饮露营空间、会议接待室、餐厅和茶室,实现盘活建设用地5200㎡,每年预计带动农文旅相关年产值约169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12.6万元。
融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新地标。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与地理区位优势,活化利用闲置建设用地,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打卡新地标。仁化县城口镇长征研学基地项目将红城林场、红军长征临时指挥部遗址等闲置土地约39.8亩串珠成链,以“粤北1934长征突围”为主题定位,构筑集长征文化教育、农耕文化体验、林业生态科普、生态康养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体验基地,预计新增可接待游客人数25万人次/年,带动本地就业人数300人以上,首年带来经济效益2500万元,增加当地税收200万元以上。曲江区大塘镇盘活利用约11100㎡的旧粮仓闲置城镇建设用地,结合当地的客家文化、米粮文化与现代城镇生活情节,改造原有建筑,引入多种业态,打造集居民游客共享、地域文化传承、圩镇形象展示的多功能美丽圩镇客厅项目,形成有情怀的乡村振兴新地标,让城镇更有温度,让乡村更见底蕴。
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供稿:韶关市自然资源局
原标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㉞ | 韶关:多路径盘活闲置建设用地 全方位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