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市场行情
一、行业转型加速,市场格局深度调整
2024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结构性转型关键期,增量市场显著萎缩,存量项目运营能力成为竞争核心。头部企业通过技术优化与资源整合抢占有限市场,天源环保以5个中标项目(含联合体)位列拿单榜首,光大环保、康恒环境等传统企业紧随其后。与此同时,行业处理单价保持稳定,2024年垃圾焚烧平均处理费约118元/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上市公司业绩分化:运营能力成关键变量
1. 粤丰环保:运营提质增效,现金流表现亮眼
粤丰环保全年实现收入41.98亿港元(同比下降15.4%),但核心固废业务收入达39.90亿港元(同比增长6.4%),毛利率和EBITDA利润率分别提升至48.3%和62.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1.56亿港元(同比+7.2%)。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存量项目优化,资产负债率降至61.3%,财务结构显著改善,印证了“建设转运营”战略的有效性。
2. 永兴股份:增长动能不足,业务瓶颈显现
永兴股份营收37.65亿元(同比+6.45%),净利润8.21亿元(同比+11.67%),但增速较上年放缓,毛利率同比下降3.43个百分点至41.87%。核心垃圾焚烧业务处理能力达32,090吨/日,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新项目拓展乏力;生物质处理业务贡献有限,海外越南子公司尚处探索阶段,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3. 绿色动力:营收利润双降,成本管控托底
绿色动力营收33.99亿元(同比-14.08%),净利润5.85亿元(同比-7.02%),但毛利率逆势提升6.91个百分点至45.44%,显示其通过优化燃料采购和运营效率缓解收入下滑压力。研发投入同比下降3.73%,技术迭代能力或成未来隐忧。
4. 上海环境:稳守基本盘,焚烧项目支撑业绩
上海环境净利润5.75亿元(同比+5.29%),依托30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含委托运营)的规模化运营,填补填埋和中转业务的低增长缺口,区域布局覆盖上海、成都等地,抗风险能力较强。
三、业务布局调整:从规模扩张到产业链深耕
存量优化:粤丰环保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垃圾发电运营;永兴股份尝试掺烧工业固废提升产能利用率,但边际效益递减。
产业链延伸:企业加速布局供热、储能等协同业务,如永兴股份供热规模达16.44万吨,探索移动储能项目;粤丰环保获31亿港元绿色银团贷款,强化全产业链资金保障。
技术突破:头部企业通过工艺改进提升发电效率,例如永兴股份生物质处理产油率提升,但商业化能力仍需验证。
出海尝试:永兴股份在越南设立子公司,但东南亚市场竞争激烈,海外经验缺失或制约成效。
四、未来展望:存量竞争与技术驱动的双重挑战
2025年行业将延续“存量博弈”逻辑:
运营效率比拼:随着建设收入归零,企业需通过数字化管理、设备改造提升吨垃圾发电量和处理费议价能力。
技术迭代压力:碳排放核算趋严倒逼企业升级焚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风险。
政策变量:垃圾处理费调价机制、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进度等政策落地情况将影响现金流稳定性。
*本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