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在南海大道某建筑工地,高空摄像头无声转动,覆盖裸土的绿网在监控屏幕上泛起粼粼波光。此刻,南山区生态环境管控平台的大屏幕正跳动着全区200余个在管工地的环境数据流,噪声监测热力图与空气质量曲线交织成数字时代的城市呼吸节拍——深圳南山,正用数字技术重构建筑工地环境治理的时空维度。
面对辖区200余个在管工地、年均3万多宗环境信访投诉的治理压力,传统监管模式已难以为继。秉持创新思维、坚定改革决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以下简称“南山管理局”)联合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入挖掘辖南山各部门布设数字化硬件设施的多功能应用场景,在不增加政府投资和企业负担的基础上,打造“生态天眼”,通过“高空俯瞰全域、地网感知细胞、数据驱动治理”探索建筑施工噪声、扬尘防治领域的非现场监管新路径,将城市治理的智慧“触角”远程延伸至施工的“细胞末梢”。
破局:科技赋能破解治理困局
在南山区每平方公里超2万人的高密度城区环境下,传统的人工巡查模式已难以应对建筑工地“点多面广”的监管挑战。
2023年,南山管理局启动实施“建筑施工噪声扬尘”数字化监管工程,率先完成100余个重点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接入,实时反映建筑工地噪声、扬尘污染防治整体状况。然而,受限于设备性能、监控覆盖范围等问题,系统存在一定的监控盲区,在支撑智慧监管和科学决策方面还有些力不从心。
升维:三维天网重构非现场监管范式
今年以来,南山区打造的“生态天眼”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南山管理局融合了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布设的高空摄像头、建设工地原有的摄像头,并调阅补充了相关部门搭建的市政摄像设施,以CIM(城市信息模型)城市三维模型为底座,形成覆盖全域的高空全景摄像+低空实时监测三维动态监管网络。
高空监控智能化。通过覆盖全域的1300余个高空高清摄像头搭建“城市天眼矩阵”。全景摄像头以120°广角实现工地快速定位,360°高清可旋转球机实时捕捉扬尘防控动态,高空俯瞰系统则构建起工地与周边2公里环境敏感建筑的“数字邻里关系图”,直观反映写字楼、住宅、学校等敏感建筑与建筑工地的位置关系,真正做到从敏感建筑物视角精准洞察建筑施工噪声、扬尘等问题。
低空数据集成化。联通16000余个低空摄像头、100余家重点建筑工地在线视频和80套TSP设备数据,打造环境指标实时监测中枢,实时监控噪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全方位掌握工地环境动态。
污染监管可视化。通过多点布设噪声感知设备,形成南山区噪声热力图,让噪声影响跃然图上,噪声监管更可视化。同时,高清视频监控从时空角度拉近监管触角,动态监管扬尘污染防治落实情况,以可视化手段精准决策,提升环境监管效率。
“我们正经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的治理模式转变。”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们借助‘生态天眼’工程所构建的三维立体监管网络,突破了以往的监管局限,可以实现对辖区环境的实时、精准、高效监管。”
智治:远程喊停构建环境监管闭环
数据技术创新应用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要推进大数据汇集、分析、建模可视化等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探索拓展应用场景,让数据成为支撑科学决策的“活水”;另一方面,随着数据深度开发利用,筑牢信息安全防线、确保敏感数据合规使用,也是智慧治理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南山管理局通过与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构建的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依托政务云平台安全数据交换通道,实现多源数据的合规接入与统一管理。
在筑牢信息安全防线的技术底座上,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精准施策。对于月投诉量高的建筑工地,启动“智能监控+精准执法”重点监管模式,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识别环境违规行为,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施工单位,打造“智能预警-电话喊停-现场执法-问题整改”的全链条闭环治理模式;对月投诉量低的建筑工地,实施“指导服务+动态巡查”常规监管模式,通过定向帮扶、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减少重复投诉。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的转变。未来,扬尘等污染防治管控措施也将融入建筑工地“一码赋能”移动端,进一步实现多要素监管合一,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地铁15号线四海站施工现场,目前已安装高低空远程监管设备,实现全天候监管。四海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视频监管大大提升了投诉处理速度,偶尔居民在群里反映噪声扰民问题时,我们联系值班人员,很快就能得到工地的反馈,高噪声设备使用和作业时段得到及时优化,工地和居民的邻避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施工方负责人补充道:“项目施工纳入远程监管后,我们施工方,特别是一线施工人员,都下意识地更加规范施工行为,比如进出车辆充分冲洗,施工过程中主动轻拿轻放等,做到合法文明施工。”
在充分整合辖区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和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基于“生态天眼”所构建的“非现场、全天候、智能化”环境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执法效能,为建设宜居包容的新型智慧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也为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南山实践”。
来源:南方+、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
编辑:深小环
原标题:南山建设“生态天眼”,构建建筑工地非现场监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