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行业迎来政策东风:技术迭代、市场扩容与产业链重构

  • 热泵行业迎来政策东风:技术迭代、市场扩容与产业链重构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一、政策驱动下的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突破加速能效升级‌
 
  《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2030年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并提出突破大功率高温热泵、高效压缩机、新型制冷剂等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民用热泵热能转换效率已居国际领先水平,但工业级高温热泵(如150℃蒸汽制备)仍处于技术攻坚阶段‌。政策引导下,技术研发将向高温、高稳定性、低碳制冷剂方向倾斜,推动热泵从单一采暖向工业用热、余热回收等多元场景渗透‌。
 
  标准体系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政策强调构建覆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设备更新到报废处置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强化能效标识管理,淘汰低效产能‌。此举将倒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二、多领域市场扩容风向
 
  建筑领域: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
 
  在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被列为建筑采暖/制冷的主力技术;中深层地源、水源热泵则通过规模化应用提升区域能源效率‌。政策支持以热泵替代燃煤锅炉和散煤燃烧,预计到2030年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将实现倍增,撬动千亿级市场规模‌。
 
  工业与农业:释放高温热泵潜力‌
 
  工业领域重点推广余热源热泵,助力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农业领域则聚焦温室恒温、烘干等场景,推动热泵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应用‌。据测算,2016年以来热泵系统已为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8亿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将成为未来减排新增长点。
 
  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
 
  热泵技术向交通枢纽供暖、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等领域延伸,构建多能互补的低碳热力系统‌。例如,利用交通场站余热为周边建筑供能,形成区域能源协同网络‌。
 
  三、产业链升级路径与挑战
 
  产业链纵向整合与协同创新‌
 
  政策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压缩机、换热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降低对进口材料的依赖‌。同时,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发跨行业集成解决方案(如“热泵+光伏”“热泵+储能”)‌。
 
  国际竞争与产能出海‌
 
  我国是全球最大热泵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市场仍由欧美企业主导。《行动方案》提出扩大国际竞争优势,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对接抢占“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预计到2030年,出口产品结构将从家用机型向工业级高端设备升级‌。
 
  政策支撑体系与风险防范‌
 
  财政补贴、绿色金融等工具将重点支持热泵在公共机构、乡村振兴项目中的应用;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机制则为热泵减排效益提供市场化回报路径‌。但需警惕部分地区盲目上马项目导致的供需失衡,需加强区域热力规划与电网协同‌。
 
  四、未来展望:从“政策红利”到“内生驱动”
 
  《行动方案》的落地标志着热泵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技术迭代、市场扩容与产业链重塑,热泵有望从“辅助能源”升级为“主力供能单元”,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核心抓手之一‌。企业需紧抓政策窗口期,以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如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能源服务),在万亿级低碳市场中抢占先机‌。
 
  *本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