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2024年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国家级绿色园区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绿色制造体系“枝繁叶茂”。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今年1-2月,全市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8.2%,以旧换新等一揽子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汽车零部件、电动自行车企业生产旺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8.2%;新能源产业中储能行业延续良好生产态势,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7%。
绿色屏障筑牢。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位推动林长制深化落实,积极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实施“绿美江淮”行动,制定国土人工绿化“1+7”导则,充分挖掘造林潜力,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9.1%,森林覆盖率45.51%,林木绿化率51.27%。中心城区70多处公园星罗棋布,城市绿地面积达4.75万亩,公园绿地面积1.5万亩,可谓“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都是六安的亮丽名片。
环境要素保障。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作用,改革推动生态环境项目化治理,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做好全市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严把准入门槛,建立招商项目环境准入预审机制,发挥排污许可制作用,强化与发改、自然规划等部门统筹协调,对不符合规划、分区管控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截至目前,市本级共审批迎驾贡酒数字化酿造及副产物循环化利用项目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个,指导企业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62个,涉及项目总投资约112亿元。
原标题:六安市打好组合拳 激发绿色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