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

  • 《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印发《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要求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各市全面达标;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力争达到6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50%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5%以上,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50%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
 
  《行动计划》明确七方面30项重点任务,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守牢美丽广西安全底线、打造美丽广西建设样板等。其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具体措施包括: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秋冬季攻坚,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和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和油品全环节监管。优化秸秆禁烧区管控,健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扰民问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南流江、九洲江等独流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漓江、西江等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基本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与改造,推动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推进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加快构建现代化广西水网,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入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开展“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推进钦州湾(含茅尾海)、铁山港湾等重点海域“一湾一策”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实施海上环卫制度。加快建设铁山港工业区A5、钦州港大榄坪及三墩作业区等深海排水管道工程,推动防城港市深海排水管道建设。推进海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积极发展深远海养殖。加强赤潮等监管能力建设。(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园区办、海洋局,广西海警局,广西海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协同防治保障土壤安全。完成有色金属、石煤、硫铁矿等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排查。强化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联动监管,推动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各市基本实现将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完成市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和“无废细胞”建设。推动赤泥、电解锰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支持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广西废旧物资回收信息平台,推进华南区域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广西分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常态化尾矿库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成新污染物试点企业环境风险管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