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2022年5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建设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55万吨/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海水淡化实际产能利用率超过60%。
规划要求,开发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提高反渗透膜脱盐率,提升反渗透膜原材料国产化率,开发海水淡化新型及高端膜材料;开展大吨位、大流量海水淡化高压泵和能量回收成套装备制造攻关;探索开展海水淡化蒸汽喷射泵、蒸汽压缩装置装备制造;推动形成系列化板式蒸馏淡化造水机、多能耦合海水淡化装置以及耐腐蚀高效率新型传热材料的生产制造能力;
突破开发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绿色可生物降解型阻垢剂、非氧化性杀生剂等绿色环保水处理药剂,以及新型防腐涂料、海水净化专用生物菌剂、智能水处理药剂等——建成国内最大海水水处理药剂生产基地;开展大直径反渗透膜、多形式能量回收、多材质换热管、不同形式蒸汽喷射泵等海水淡化装备部件的离线及在线测试评价;开展海水淡化远距离输送研究;
在滨海新区建成北方地区海水淡化膜制造基地——北部建设“淡化海水+循环经济”示范区,中部建设科技创新装备产业集聚示范区,南部建设规模化工业应用示范区;建设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一期15万吨/日工程;为渤化“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中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华电热电联产项目等提供海水淡化水;
探索建立海水淡化水水价市场化形成机制,研究出台海水淡化企业电价优惠政策;积极谋划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海水淡化联动,探索海水淡化产业绿色发展路径;支持海水淡化膜、海水水处理药剂等海水淡化新材料产业项目在科技创新装备产业集聚区发展;探索开展浓海水排放与监测试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