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治水兴城的六安实践

  • 新时代治水兴城的六安实践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皖西大别山区里落了雨,降水经过西淠河、东淠河的收集,在西河口乡汇流成淠河水,擦过六安城西,奔向北面的江淮平原,最终汇入淮河。三年前,一群三峡人来到安徽六安,探究六安与其母亲河的联结,紧盯这座城市与水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构建人、城、水和谐共生之道,力图激发出每一滴水的最大能量和魅力,焕发这座皖西明珠的熠熠光彩。
 
  治淮而兴的六安 遇到新的“水问题”
 
  从山间到平原,淠河裹挟着丰富的营养,天长地久地滋润着江淮平原的城镇和乡村,而它的旱涝无常,也曾威胁着数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
 
  195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批示指引下,淠河上游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用以缓解淠河旱涝交替给流域带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另在东、西淠河汇合处下游,人们修建了全长104.5公里的淠河总干渠,配合其他干渠、渠道、塘堰等灌溉系统,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淠河总干渠在六安市境内长达56.8公里,横跨整个城区,主城区的饮用水取水口基本都位于淠河总干渠上。六安百姓称淠河为“老淠河”,称淠河总干渠为“新淠河”,在他们心中,新老淠河都是六安的母亲河。
 
  上世纪中叶的治淮,基本解决了淠河旱涝频繁给六安带来的安全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激增,六安人与水的矛盾再次尖锐起来。这些矛盾造成六安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体现在水上,主要就是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均河、蒋家沟等城区十几条内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问题,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内河污染随水体流动影响到淠河水质生态,从而对下游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黑臭”不仅是六安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老大难”,也成了当地百姓的“心头病”。
 
  “因为水源来自大别山深处,水质好本来是六安市最引以为傲的一个标签。但是近年来城里一些河道沟渠发黑发臭,让六安人的这种自信大受影响。”王保龙说。他是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六安市三峡一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刚到六安从事长江大保护工作时,就感受到了六安人内心里的困惑和焦虑。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但针对现有问题,开展全面水环境系统治理工作的难度也并不小。
 
  结缘三峡 六安找到“水管家”
 
  2018年7月18日,三峡集团与芜湖市政府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经过仔细排查,三峡集团摸清了芜湖水问题,提出了治水方案,治理成果初步显现,并形成了推广模式和经验。
 
  2019年6月5日,推进三峡集团开展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8月2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在芜湖组织召开三峡集团参与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向全省推广应用“芜湖经验”。
 
  这让同样被治水难题困扰的六安眼前一亮。
 
  城市治水问题有一定共性,六安、芜湖又是同省兄弟城市,芜湖与三峡能成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六安也可以。
 
  “芜湖经验”的推广会后一周之内,六安市有关负责人就带队调研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双方旋即于2019年8月8日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推进绿色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启动六安市的长江大保护工作。短短三个月后,双方合作的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成功落地。
 
  “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是党中央赋予三峡集团的新使命。打动六安市领导的,是三峡的讲政治、有担当,而最直接、最核心、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在芜湖的‘系统性’治水思路所展现的显著效果。”长江环保集团安徽区域公司总经理黄荣敏,也是当年芜湖项目的负责人,介绍道,“大家都意识到了,治理水环境问题若还是依靠‘出问题-打补丁-再出问题-再打补丁’的传统方式,其修修补补的效果只能越来越差。”
 
  六安与三峡因“芜湖经验”结缘,但六安治水并不是“芜湖经验”的翻版。通过几年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实践,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治水理念不断演进,治水经验不断积累,治水手段不断丰富,治水链条不断延长。来六安不久,三峡集团就针对六安的问题提出了该市的治水思路。
 
  “六安借鉴三峡集团在其他城市的治水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芜湖‘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基础上,结合六安市内水系数量少,水环境容量有限的特点,采取‘厂网河(湖)一体’系统治理模式,通过流域统筹、区域协调、泥水并重等措施,实现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有效改善。”长江环保集团安徽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六安三峡一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公司总经理陈翔介绍。
 
  与很多城市一样,当时的六安也存在“不同片区的自来水厂归属不同企业管,多个污水处理厂之间不能互通协同”等现象。而三峡集团针对这种现象,在厂网河(湖)一体的“芜湖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乡统筹一体、供排水一体、建管一体。在六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三峡集团把涉水工作整个统筹起来,用系统化治理思维实现了治水工作的降本增效。
 
  治水兴城 绿色发展理念的六安实践
 
  出于对三峡治水的认同,六安市方面给予三峡集团最大的信任。“六安市成为首个将涉水资产全部交给三峡来建设运营的城市。”黄荣敏说。
 
  如今,大别山区下了雨,雨水汇流来到横排头枢纽,被分为淠河和淠河总干渠两支,便开始了它的“三峡旅程”——
 
  进入总干渠的水,首先会进入相关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送到千家万户。城市污水和降雨通过雨污分流的管网,分别来到凤凰桥等污水处理厂和蒋家沟调蓄池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会进入苏大堰生态湿地,进行自然生态净化,最后回到淠河。部分中水还会进入中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成为六安电厂冷却用水。污水处理后形成的污泥,则会被送到污泥处置厂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而没有进入总干渠、留在淠河主河道的水,则要经过城南水利枢纽。在这里水位被抬高,形成3300万立方米的库容,为枯水期城市供水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在上游营造宽阔的滨水景观和生态湿地绿色长廊。
 
  上面提到的管网、自来水厂、污水(中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苏大堰生态湿地以及城南水利枢纽等涉水资产,由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统一建设运行管理。“上游来了多少水,自来水厂要供应多少水,污水处理厂要处理多少水,这些彼此关联的数字,在‘水管家’的全面管理下,成为了支撑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大数据。”黄荣敏说。
 
  黄荣敏的展望,其实还只是城市智慧水管家(简称“水管家”)能实现的部分功能。当前,三峡集团正在全流域推动水管家的落地,六安治水工作得到省市高度认同,涉水资产基本归集、权属清晰,自身运营已有基础,因此,六安已成为最具基础条件实现水管家模式落地的城市。
 
  据三峡智慧水务公司副总经理陈江海介绍,正在推动落地的水管家模式,是以供排水为切入点,全面系统承担城市涉水系统治理目标和管理责任。期间,三峡集团对城市供水、排水、管网、防洪排涝、河湖等涉水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调度,通过全域统筹、科学规划、精准投入和系统治理,并配合地方建立监管资产与水价挂钩的定价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解决城市水生态环境根本问题,实现城市水环境的长期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助力地方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水管家将助力实现城市湖泊河流更清澈,湿地景观更美丽,用水价格机制更合理,污水处理能力更强。水美还会带来旅游、观光农业、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实现治水的生态价值。同时,城市应对极端天气造成旱涝险情的能力也更强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多保障。
 
  原标题:新时代治水兴城的六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