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无废学校”作为组成“无废城市”的重要细胞,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紧扣“无废城市”建设要求,以“无废学校”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以引入AI智能视觉垃圾分类系统为亮点,将科技探索的目光对准垃圾分类困难的问题,积极营造“无废学校”建设氛围,进一步推动“无废学校”的建设。
一、拓展宣传途径,营造“无废校园”建设氛围
学校以多平台促宣传的方式,通过公众号、海燕喇叭、宣传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强化形成“无废文化”理念,推动“无废学校”的建设。为强化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与兴趣,学校特邀请区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徐智君导师进校园,开展AI智能视觉系统在生活中应用的讲座。在交流中,学生提出“校园垃圾种类多、分类不清等问题,是否可以让AI智能视觉系统来帮帮忙”的想法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沙龙式的探讨交流过程中,学生与导师一同讨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智能垃圾分类所需要的功能及认识microbit模块及其配套的编程系统。
二、了解智能系统,编辑校园垃圾分类程序
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理顺了内在的逻辑联系,开始练习程序语言,编辑程序让智能模块能“听懂”指挥。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练习了如何控制一个垃圾桶,研究了所对应的垃圾识别后机器该如何联动反应。学生们亲自动手编辑程序,更深入参与到AI人工智能的科研活动。
三、完善智能系统,制作校园垃圾分类模型
导师和学生一起研究AI智能视觉垃圾分类系统的模型设计,根据设计图进行拼装,将各个硬件模块用导线连接,并安装到一定位置,为实现最后的应用实践做准备。学生们在徐导师的指导下,查看设计图,先使用螺丝刀用螺丝把大件的模块固定在位置上,然后根据导线的颜色和图纸,安插到对应的接口,使各个模块硬件互相连接,最后拼装外壳,把垃圾桶和舵机装上。
学生们在拼装过程中,为AI智能视觉垃圾分类系统打造了一个外在的“家”,同时也感受到了智能模块化的便利。
四、调试智能系统,智化校园垃圾分类模型
学生们继续对AI智能视觉垃圾分类系统的“家”进行“软”装。徐导师提出更高的编程要求,需要组合起来控制4种垃圾分类和对应的垃圾桶,也就是给硬件模块安装“智慧大脑”。
第一次对系统进行运行检测,学生们都很激动,小心地将垃圾图片放在视觉识别区内,等待系统的反应。过一会,AI智能视觉模块识别出垃圾种类,MP3模块和OLED模块分别实时播报和显示识别的结果,但舵机结构未能自动打开垃圾桶的盖子。经过检查,发现是编辑程序时出现了错误,学生们又对此进行修改。第二次发现舵机后面的粘性不好,运动的时候会掉落,第三次垃圾桶的盖子又被导线卡住……在反反复复检测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最终,学生们还是制作出了AI智能视觉垃圾分类系统。过程中,学生们实践了一项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编程、检测调试的科学过程,体验到了科研的精细,也感受到了科学家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校始终坚持以“无废学校”建设为着力点,以制作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为契机,深入开展了各类垃圾分类教育,如21天光盘打卡、海洋环保文化时装秀、海滩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童谣诵等活动,从而推动无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强“无废学校”的建设。
原标题: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制AI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融“无废文化”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