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黄山市歙县始终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守护“一江清水出新安”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从思想观念、组织体系、工作举措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性、创新性、长远性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新安江(歙县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01 流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十年来,歙县累计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细化项目130余个,总投资46亿元,其中生态补偿资金8.7亿元,各类配套投入资金37.3亿元,围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修复工程等五大领域,先后推进实施网箱退养、渔民退捕、临江近水土地退耕、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城镇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关停搬迁、船舶污水上岸、农药集中配送等一大批生态环保类项目,为“一江清水出新安”作出了巨大努力。当前,新安江街口出境断面水质连续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二类水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15%,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成为皖浙两省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十年来,歙县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品牌”数量多达100余项。
02 生态补偿制度更加健全。
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十年来,歙县先后出台200余项新安江生态保护制度及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全力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将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提格升级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统筹新安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在全市区县级率先建立乡镇生态补偿考核机制,与区县级、省级、国家级监测断面构建起立体监测防护网。
03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流域群众的共识和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歙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度,推行乡镇河流断面考核结果与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绩效挂钩,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例,种种制度和措施的出台,筑牢了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防线。生态美超市、信用好超市、环境整治“户主会”制度,显著提升了群众主动保护意识,有效点燃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有力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助力打造全国干净城市。
04 流域群众福祉持续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一体化推进,让开窗见绿、推门见景、抬头见蓝、低头嗅香成为常态,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畅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十年来,歙县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流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21年9月29日,新安江街口大桥建成通车,从此结束了两岸10多万群众隔河相望、舟楫以渡的历史。新小公路、皖浙一号风景道、徽州天路、沿江绿道、黄杭高铁及正在建设的黄千高速和正在推进的新安江航道整治工程,不仅让流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也极大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许多群众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卖起了土特产,当起了旅游“服务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05 “两山”转化成效日益显现。
十年来,歙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厚重的人文历史为背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十年来,歙县共获得生态补偿资金8.7亿元,绿水青山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美超市自创立以来,共向村民兑付“生态红包”近450万元(物资折算价)。歙县先后开展了全省首次林业碳汇交易、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网络竞拍、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签约等多个全省或全国“首次”,在“两山”价值转化、“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大茂社区、卖花渔村、棠樾村、狮石村等一个个“明星村”,依托绿色家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原标题:黄山市歙县多管齐下守护一江清水出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