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近年来,六安市引进长江环保集团开展水环境整治、建设、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行“厂-网-河一体化”“建管运维一体化“供排水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推动“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行“水管家”闭环运营和“水当家”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通过“五大创新”实现城市水污染防治出手见效,呈现了城市水环境治理可持续、政府资产能盘活、体制机制更高效的新格局。
依靠政企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参与的治理新局面。出台《六安市城区“水当家”监管服务工作导则》,进一步明晰政府、企业职能边界,政府履行规划审批、运维监管考核、按效付费职责;企业履行涉水资产投资、建设、运维管理职责,对治理效果负责。依法加强排水许可管理,对重点排水户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常态化监测,建立排水监测档案,建立健全“无缝隙、不重合”的监管服务体系。通过监测、运营数据与城市管理数据共享,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动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建立“一个城市、一个管家”的治污新路径。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区、市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工作机制,并制定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并联审批。与三峡集团合作发布《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服务手册(试行)》,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服务通过建立健全分级处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工作调度制度、督查问责制度,专班统筹城市智慧“水管家”相关建设、运营、考核等监管服务工作;建成区380平方公里范围内污水日处理能力由18.5万吨/天提升至43.5万吨/天,污泥日处置能力由140吨/天提升至280吨/天,有效保障了处理能力。
优化资金投入创新,推动形成“成本共担”与“合作共赢”的投入新机制。通过PPP、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先后合作实施了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市城区供排水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舒城县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PPP项目,同步谋划了六安市淠河总干渠东部新城段水利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股权转让、六安市主城区管网攻坚战等项目。目前已落地合作项目总投资109.7亿元,谋划实施项目估算总投资23.67亿元。将政府投资更多用于前期策划、征迁等费用,保障项目前期的合理合规,使企业放心投资、积极投入;同时积极鼓励项目公司开展节能降耗资金投入,包括污水处理厂尾水用于电厂冷却用水和城市绿化补充,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和光伏发电复合等模式,目前存量污水处理厂单位能耗同比下降5%-12%。
支持治理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修炼内功”与“引入外脑”的治理新方案。引入海绵城市、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生态价值转换等新理念新思想,广泛采用极限去污、智慧水务、BIM智能建造、“+光伏”等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国内最新水质净化理念,投资建设了“凤凰桥水质净化厂”,与六安市污泥处置厂、凤凰桥中水厂构建了一条污水资源化利用通道。结合六安市实际情况,开展了“城北污水处理厂雨季韧性提升工程”,解决城区北部地区雨季内涝、内河受污染现象。采用德国先进设计理念,利用阳光棚进行污泥干化减量,占地面积超过20000㎡,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干化项目。
探索价格机制创新,提供治污从“政府补贴”到“收益平衡”的新思路。探索管网“按效付费”新模式和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方式新机制,与三峡集团合资组建管网平台公司,通过管网新建和修复等方式对主城区未覆盖的管网、小区进行改造,实现主城区主要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后续将出台按效付费实施办法和有关细则,根据补齐管网短板后新增污染物收集量、进水浓度作为项目建设投资回报考核指标,推动建立可持续的管网投资回报机制,努力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可持续经营。
原标题:六安市“五大创新”实现城市水污染防治出手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