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时间一晃,2022年也只剩下最后两个月都不到了,我们离“碳达峰”约定实现日期又近了,更近了。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都是碳排放大户,尤其是电力行业,这也是我国首个纳入全国碳排放市场的行业,可见一斑。
当然,石化和钢铁也不遑多让,全国碳排放市场接下来要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就会涵盖这些高排放行业。环保在线持续关注“双碳”背景下的各行各业减污降碳动态,并且近两年一直以“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共谋环保产业“双碳”发展路径”为主题举办视环会同期高峰论坛,即将于11月8日开幕的秋季展,就设置了《2022石油化工废水处理高峰论坛》。
而钢铁行业,这两年从产能置换到兼收并购,企业混改,整个市场迎来了巨大变革,相信环保人都不会陌生,行业节能减排的决心也是有目共睹的。10月的最后一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举办三季度信息发布会,公开了多项数据,包括“会员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4.1%,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21.46%,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23.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9.48%,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9.17%,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1.69%”。
总的来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回顾“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10年,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产业结构的“破而后立”,加速接驳智能制造,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确实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超低排放改造、能源利用方式升级和智能化发展三大策略,功不可没。
同样在电力机组之后,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拉开了序幕。截至今年8月25日,钢铁行业基本完成主体改造工程的钢铁产能已近4亿吨。而据此前中钢协的数据,截至7月共有约6.81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不完全统计全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
在能源利用方面,“钢铁之城”都在拥抱氢能,可见清洁能源利用的大趋势不可逆。不说引进光伏板,采用新能源,就算在生产流程中也打上了清洁能源的“主意”,很多钢企在布局氢冶金工艺就是个典型例子。我国粗钢产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而我国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为主,碳排放量大不说,煤焦占比居高不下。因此,以氢冶金替代碳冶金成为新的思路,直接表现就是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产生量大幅降低。
据悉,我国不少钢铁企业均已开展氢冶金工程探索与实践。此外,宝武集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还共同推进核能制氢耦合冶金技术开发。不过,大规模应用还有点远,技术和成本制约是主因,这需要先行者加大研发力度,探索适用路径,建设标杆项目,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数字化转型,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钢铁行业的“数实融合”也许比想象的更快。公开数据显示,国内超过80%的钢铁企业已经在推动智能制造。例如,全国首例5G+智能制造项目可是在广西钢铁投用的,即5G+无人化全自动铁水罐加盖智能控制系统。
当然,叠加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炼焦煤、焦炭、铁矿石、废钢等原燃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且持续高企等原因,行业成本压力大,经济效益有明显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仍在面临考验,提质增效还需要找到更适用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