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项目“定海” CCUS加速迎商业化拐点

  • 3大项目“定海” CCUS加速迎商业化拐点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减污降碳仍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旋律。而从长远角度来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全球到底要用多大的代价完成既定目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曾明确表示,如果没有CCUS,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且全球碳减排成本将会成倍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CCUS项目热兴起,尤其是在中国,CCUS项目商业化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示范项目体量都相对较小,专家推测,到2030年我国将迎来CCUS商业化拐点。因此,处于“厚积”阶段的CCUS项目,一直在不停突破。
 
  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
 
  2022年初,中石化就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
 
  据悉,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新建100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回收煤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后纯度可达99%以上;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建成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向附近73口井注入二氧化碳。
 
  首个千万吨级CCUS集群项目
 
  6月,中国海油对外宣布,与广东发改委、壳牌中国、埃克森美孚中国形式共同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1000万吨级)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该项目计划收集大亚湾区各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预计第一阶段达到二氧化碳封存量300~500万吨/年,第二阶段力争实现二氧化碳封存量达到500~1000万吨级。
 
  首个千万吨级CCUS项目
 
  就在前几日,中国石化与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在上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届时,长江沿线钢材厂、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地方的碳源将通过槽船集中运输至二氧化碳接收站,再转至封存点。
 
  三大标志性项目落锤,意味着我国CCUS项目也跑出了“中国速度”。就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也直言,我国CCUS示范项目整体规模还偏小,仍需要政策指引和支持,比如纳入碳交易市场,成立专项扶持资金,以及进行财税优惠等等,为市场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
 
  而在顶层设计之余,技术发展也不能落后。核心技术攻关也是关键,比如如何做好防腐预防工作(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具有强腐蚀性),如何解决气窜问题,长期有效安全的CO2封存场地选择,以及CO2安全监测技术,长距离CO2管道运输技术突破等等,以及最基础的成本问题。
 
  当然,我国CCUS项目商业化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又一步,虽然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但可行方案以及规模越来越大的示范项目的成功证明一切都有选择的余地。建立市场机制,建立产业集群,或将成为CCUS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