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2022年以来,舟山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决策部署,直面问题、精准治污。投资37.17亿元实施82个重点项目,全市54个“污水零直排区”年度建设任务完成48个,969个“找寻查挖”问题整改完成率93%以上;创设“舟山市河湖湾滩智慧管护”数字化应用场景并纳入省试点,结合无人机巡滩、无人船走航、卫星遥感等对重点河湖、湾滩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实时监控监测;创新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案例;1-10月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率9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海水稳中向好。
一 抓重点、治反复
确保重点河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今年来,全市重点河道水质时有反复反弹,特别是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出现降类超标被省预警。尤其是高温少雨季节,城区部分河道蓝藻暴发且水质反弹问题严重。各地各部门高位推动水环境治理,确保重点河道水质达标。
01
加强污染成因排查,精准靶向治理
对易反复反弹河道特别是城区“地下暗河”改造,制定“一河一策” 精准靶向治理措施,通过采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中水回用、生态治理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今年以来,舟山市在定海区域对新河及新河上游城东河、北门小河实施清淤,清淤面积约4万平方米;对观音桥河上游、书院弄、育苗路、三眼碶等多处暗渠约4公里实施清理疏通,减少污水渗漏风险;加强河道周边雨污水管网排查清理,对海军医院附近4个错接口、东港浦新村2个雨污混排口、林家塘1个雨污混排口封堵治理;对环城西路等23条道路雨污水管网实施提升改造。新城管区域组织实施临城河、厂里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荷花河截污纳管工程、勾山浦道水质提升工程、勾山河生态治理工程等。目前,城区河道水质整体稳中向好,市控以上断面达标率为100%,Ⅲ类水比例达到90.5%。
02
加强科技保障,推广纳米曝气、超磁分离一体化净水装置等水环境治理适用技术
定海新河采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强化纳米曝气、超磁分离等科技成果转化;普陀里外西河采取了“局部清淤疏浚+两岸软围隔截污+主河道高效脱氮生化池-高效净水器+水生植物种植”的治理举措,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
03
突出生态化治理路径
以生态拦截沟、立体式“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等为主要手段,打造一批具有“海岛港城+河湖新韵”特色的美丽河湖,打响海岛小微水体生态化治理特色品牌。如普陀山、朱家尖观音文化园片水系通过实施“水下森林”,实现由水“净”到“清”到“美”;定海区以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为依托,对城区河道实施2万吨/日生态补水,有效改善老城区河道水系水环境质量。
二 攻难点、破阻点
确保完成年度“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深化“五水共治”的治本之策,是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的重要保障。今年前三季度舟山部分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因资金保障、招投标程序复杂等原因,建设进度总体偏慢。
01
借势借力促进度
借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之力,由老城区截污纳管短板、城乡污水管网完善问题,促进提高政治站位,倒逼加快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生活小区“零直排”建设进度;借党委政府重视之力,通过市主要领导履行总河长巡河职责,深入现场调研指导,促进解决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进度等重点难点治水问题;借社会公众、媒体参与监督之势,通过《今日聚焦》《新区聚焦》涉“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曝光,正反典型案例宣传,助推快速高效落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02
压实责任促进度
根据“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方案,各地各部门压实主体责任,盯紧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节奏,对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要求和标杆镇(街道)评价指南,全面排定建设进度,采取限定时限、挂图作战等方式,在保证建设质量前提下抢抓建设进度,省定1个工业园区、45个生活小区、8个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预计可如期完成。
03
编制落实“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工作规划
全面落实《浙江省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对2018年以来已建成的县(区)、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进行“回头看”,开展工作评估和提质增效,编制“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工作规划,为下步提质增效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 补短板、治根源
加大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力度
近年来,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都把城市雨污水管网提升作为重点督察、必查内容,“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也把城市雨污水管网改造提升成为“十查”工作内容。雨污水管网不完善等环境基础设施问题,依然是困扰舟山市治水工作的最大制约因素。为此,该市聚焦问题根源,切实强化雨污水管网新建改建工作。
01
系统全面对城区内所有排污单位、管网分布、管网破损情况等进行地毯式排查
利用“管道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对主管网、支管网和排水单元内部管网等进行淤堵、破损修复。目前定海、普陀老城区已基本完成管网本地调查任务70%。
02
对老旧城区、生活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改造难度较大的区域,按照实际编制“一点一策”提升改造方案
对管网未覆盖区域实施新建,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对淤堵、破损管网进行修复,确保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今年本岛12个重点区域全面落实推进“一点一策”提升改造方案。
03
建立污水管网“一张图”,推进雨污水“建、管、运”一体化,实现数字化监管、智慧化治污
按照上级考核要求,住建和资规等部门将海绵城市纳入规划,加快推进示范建设。目前基本完成方案编制,着手软件设计。
四 创机制、显特色
海陆统筹强化治水保障
舟山拥有2085个岛屿,2.2万平方公里海域,2444公里海岸线,近年来陆上环卫工作成效显著,但近海海洋污染治理压力依然很大,各种海漂垃圾、沿岸生活垃圾、养殖渔业等污染物不同程度地污染着海洋生态环境。
01
积极探索实践“海上环卫”机制
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创新实施清海净滩巡护项目、渔港渔船污染物智能化防治项目(海上云仓)、滩涂保洁及滩涂油污应急处理项目,建立“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成立湾滩问题巡查、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三支队伍(725人),配备各类保洁船、垃圾清运船及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船140艘,垃圾清运车65辆,无人机12台,海上云仓5套,二级以上22座渔港全部配备油污水收集设施。两年累计清理、处置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约1.9万吨。今年上半年近岸海域Ⅰ、Ⅱ类水质占比38.7%,优良率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02
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以四级河(湖)长制为依托,坚持治管并重长效管控,对重点河道水质走航监测,有效守护河(湖)健康,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全市1205条河(湖)(包括小微水体)配置河湖长835名,其中市级河长18人、县级河长63人、乡镇级河长353人、村级河长400人;探索实施以河(湖)、湾(滩)长制为核心的部门联动机制,全市划定管理湾(滩)321个,配置湾滩长409名,清海净滩志愿者团队1千余人,实施清海净滩无人机巡护监管。
03
持续推进“民间河长”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今年舟山市治水办聘请民间河长262人和23个团队5318人为志愿者队伍,认领全市964条河(湖),拓展社会治水力量;大力推广治水护水“绿水币”制度,目前“阿拉当河长”公众号注册用户数5.1万多人,发放“绿水币”151万多枚,开展巡河12.5万余次,发现问题2334个,均得到有效解决。
编辑 | 郭凯
原标题:舟山:奋力打好现代海洋城市“碧水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