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2022年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2)》,并表示,报告是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公开声环境信息、保障公众参与监督噪声污染防治权利规定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细化声环境管理措施的重要任务。
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开了《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2)》全文。
总体来看,2021年声环境质量向好,全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均有所上升,尤其是夜间,同比升高了2.8个百分点。不过噪声投诉举报量仍然居高不下,其中生活源占比还是远超其他,达到了57.9%,其次就是建筑施工噪声,占比33.4%。
报告列出了功能区达标率的72个城市里,石家庄、呼和浩特、长沙、厦门、贵阳、兰州昼间达标率都是100%,夜间最高为94%(青岛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评价为一级的城市有16个,占 4.9%,二级的200个,占比61.7%,没有五级。
这也就说明,我国噪声污染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投诉量上看,还要再接再厉。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在普遍增强的,对生活中的环境污染事件关注度在提升,关于噪声危害的认知也愈加清晰了。
目前我国噪声污染治理的重点在于加强规范和约束,强化统筹和引领,完善噪声监测体系,推动噪声污染信息公开,加快低噪降噪设备和材料技术突破,集中严格管控施工工地、工业级交通运输等等领域的噪声污染,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经于2022年6月5日正式实施,对于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
与“旧法”相比,新噪声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噪声污染防治内容,完善了产品噪声限值制度,也新增了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和措施要求等等。而就在新版噪声法实施的首日,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查处了多起噪声污染案件,“下马威”算是给足了,新法震慑作用尽显。
技术方面,近年来还是有不少进展的。比如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遴选了6项噪声类技术和产品——阵列式消声器、装有风机有源降 噪控制系统的通风隔声窗、波束成型定向扬声系统、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预制短板装配式浮置减振道床、减振降噪高炉煤气减压阀组。
管控方面,福建实施“静夜守护”行动,广东创新鸣笛噪声管理模式,贵州开展校园广播噪声污染治理,甘肃提升噪声监测自动化水平,台州针对机动车噪声监管等因地制宜的方式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有效成果。
回顾噪声监测这10年,全国声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环境管理逐步向精准管控转变,万众期待的噪声法也已经落地,终得圆满。展望未来的10年,希望“我想静静”的愿望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