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为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度谋划发展为导向,为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延吉市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作为构建优质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积极创新护水治水方式,全力强化治理措施,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始终守护着延吉碧水清流。
一是大力实施河道监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多元化,确保排污“动态达标”。为了保障布尔哈通河延吉下断面和磨盘大桥水质稳定达标,延吉市相继出台了水质治理及达标工作的系列创新方案,不断强化治理措施,补齐生态建设短板,针对2家污水处理厂采取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保证每日数据一上报,每日数据一汇总。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精准监管手段,严格依法查处超标排污、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等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同时,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着力构建“智能化、多元化、合作化”的智慧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推行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方便执法队伍及时开展接收、研判、核查、处理等工作。
二是全力加大对涉水企业的监管频次,保证违排问题“动态清零”。为了监管无盲区,围绕涉水企业生产环节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排污口在线监测数据、污水排放去向等方面,采取日常检查、节假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督促涉水企业废水必须结合环评和排污许可要求进行规范处置,要加强内部环境管理,配套污染防治设施规范运行,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对于企业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从严查处。同时,要求涉水企业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大培训力度和应急演练频次,锤炼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队伍,确保发生生态环境应急事故后,能够妥善处置并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监管,保障水质指标“动态达到”。延吉市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治理作为构建优质水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护水”如“护眼”,建立行之有效的水源地管理机制,凝聚起全社会共同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监管水平,有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障了优质的水源地水质环境。为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巩固水源地整治成果,延吉市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目前,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未发现有鱼网养殖活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无疑似违建项目;延吉市五道水库、延河水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体标准,达标率100%。结合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难点、水系特点、产业结构、特征污染物等问题,编制《延吉市五道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圆满完成五道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工作。
四是全面加强河道清洁和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保持河道“动态清洁”。入河排污(水)口的监督管理是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深入实施“河长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了加快推进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提升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延吉市结合河道“清四乱”行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消除河道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外源污染,减轻河流污染负荷。按照封堵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实现入河排污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全面摸清掌握延吉市各类排污口情况,并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目前,共有入河排污口76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2个,工业排口3个,城市雨洪排口38个,农田退水口33个,通过持续加强巡查监管,一直保持“动态清洁”。
五是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应急监测,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动态支撑”。延吉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高度重视疫情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按照省、州疫情防控期间环境应急监测的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制定应急监测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值守职责,保障现场采样应急防护与实验室安全,第一时间做好数据分析,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有效研判疫情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面,延吉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针对放舱隔离驿站和集中隔离场所开展每两日一次监测;两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每周一次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和污水处理厂每日一次开展自行监测,并要上报到延吉市分局。同时,严格按照《质控手册》和《新冠肺炎疫情生态环境监测防护工作技术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好质控和健康防护,实行每日上报数据、汇总数据、会商研判制度,认真核对数据并进行审核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目前,监测结果显示无超标现象,疫情期,延吉水环境无“异”情。
原标题:延吉市:“五大”举措坚守碧水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