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为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实现碳达峰目标,打牢碳中和工作基础,近日,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工作作出部署。
《方案》分“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阶段,明确了碳达峰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1.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方案》部署了十大重点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市(州)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
其中,针对发展循环经济,《方案》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减碳的协同作用。
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方面,《方案》提出,加快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建设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强化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污泥资源化利用,统筹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面,《方案》以尾矿、冶金渣、化工渣、农林废弃物、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物为重点,支持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构建和延伸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推广,在政府绿色采购、绿色生活创建、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大综合利用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探索将磷石膏应用于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修筑、制备建材等。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到2025年,全省大宗固体废物年利用量达到1.95亿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2.2亿吨左右。
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方面,《方案》明确,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体系建设,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回收利用率和资源转化率。发展和规范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推动线上线下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探索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和数字化信息平台。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到2030年达到2300万吨。
除十大重点行动外,《方案》还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将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四川省实际和特点,完善地区、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统一管理全省碳排放相关数据。以及将全面落实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成都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天府新区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等。
延伸阅读:《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