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个“无废城市”试点铺开,上海新文件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必答题”

  • 117个“无废城市”试点铺开,上海新文件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必答题”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固体废物可达100亿吨。这些固体废物不能完全得到有效处理与回收,以致部分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无废城市”概念应运而生。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在内,共计117个。
 
  当然,“无废城市”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垃圾产生,而是要将固体废物产生量降到最低,并充分进行资源化处置。为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上海作为试点之一,根据生态环境部等十八部委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编制并发布了《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提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业固废减量与高效利用、建筑垃圾全量利用、强化危废医废处置能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市政污泥规范处置、固废监管协同、利用处置能力体系建设、“无废细胞”建设八大重点任务。其中以较大篇幅强调了“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的具体要求。
 
  有机构曾断言称,“无废城市”市场潜力达数万亿,增量空间就集中在“资源化”环节,而生活垃圾回收率提高则是实现“资源化”的关键。据统计,2021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量已达3.81亿吨,但大部分来自工业源。比较来看,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与焚烧为主,除塑料瓶、纸壳等回收价值高的垃圾种类外,更多的垃圾都在清运之后混杂在一块处置掉。
 
  以3.17亿吨已清运生活垃圾中各类废料的价值量来算,2021年全国生活垃圾废料潜在回收价值总额近4600亿元。
 
  在这一点上,上海拟从生活垃圾产生源头到过程、以及填埋处理全过程发力。一是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工作,推动绿色消费,并将进一步加严“限塑令”;二是要全面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和全程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将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提升至95%以上;三是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扩建与开工。
 
  与此同时,根据《方案》,固废分类收集、中转贮存、集中利用处置设施将被纳入上海市环境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范围,用地需得到保障。对产业发展类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要求各区应至少将本区域1%规划产业用地专门用于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企业。
 
  早在2020年4月,随着生活垃圾分类被写入“新固废法”发条,上海市就开启了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先后修订《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等13部地方法规。而且,上海发布消息称,上海正在以更新“一村一档”为抓手,加快将垃圾分类工作“下沉”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