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泉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阳泉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阳泉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阳泉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我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22〕12号),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我市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产业比重逐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源体系、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逐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三)推动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继续支持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结合我市煤矿地质赋存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充填开采、无煤柱、小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试点,逐步推广绿色开采工艺应用,加快西上庄、盂县坤宁绿色现代矿井建设。统筹把握煤电项目建设和电力供应安全,加快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按照省委“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部署安排,加快推进华阳建投阳泉热电2×66万千瓦项目建设,提升我市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煤电机组占比。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支持河坡电厂开展低热值煤高效燃烧与灵活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兼顾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统筹规模总量、市域布局、指标配置,因地制宜加快我市光伏风电规模开发。充分利用农村屋顶可利用面积、工商业厂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盂县、郊区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动全市屋顶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到“十四五”末,风电装机达到146.8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12.45%,光伏发电达到323.3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27.41%,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3%。提出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研究盂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强地热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综合利用。
(五)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推动盂县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快取得核准并开工建设,争取盂县梁家寨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由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储备项目调整为重点实施项目,开展平定30万千瓦小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研究,形成滚动接续良好局面。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支持各县区招引、建设独立储能设施,推动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示范应用。
三、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六)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强化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源消费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有效增强总量管理弹性,倒逼煤电、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支持高新区申报我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园区。用好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字头”招牌,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十四五”基地新增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重点推进盂县裕光电厂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山西中科泓源循环利用研发示范基地、欧冶链金山西瑞赛格公司盂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依法公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指导督促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同时强化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强化排污许可执法监管。
(七)加快农业绿色化发展。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到2025年,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70个。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到2025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6万亩。发展林草循环经济,做优做强林草产业,重点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实现栽培品种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持续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阳泉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实施化学农药、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盂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依托我市土壤富硒优势,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围绕“泉养、动养、疗养、夏养、文养”,加快构建温泉康养、砂器养生、健康药食、养老服务、健身休闲等独具阳泉特色的康养体系,推动梁家寨、冠山等一批康养小镇建设,打响“晋东漾泉,四季康养”品牌。
(八)提高服务业绿色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开展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有条件的县(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购买绿色智能家电家具给予补贴。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鼓励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4年,全市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1.3以下,比省下达任务提前一年。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探索发展以会带展、以展促会模式,创新“线上会展”模式,探索线下线上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
(九)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依托重点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固废处置的牵引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山西中科泓源循环利用研发示范基地、山西得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脱硫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与升级库,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引导高耗能行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推行合同节水管理,逐步将合同节水管理纳入我市对各县(区)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培育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探索开展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
(十)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水平。鼓励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绿色化。支持我市高新区申报“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园区,做好园区内能耗双控工作,力争到2025年,高新区能耗强度控制在0.4吨标准煤/万元以内。大力推广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预计2025年高新区单位生产总值取水量可降低到5立方米/万元。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力争到2025年,园区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含进口)达到5万吨。
(十一)打造重点行业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在水泥、新型建材、陶瓷、化工等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绿色供应链创建。积极争取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认证。
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十二)提升物流绿色发展水平。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动西上庄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建设。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推动“网络货运”平台建设,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农村寄递物流等领域应用。新增或更新公交车、出租车中,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占比要达到100%。深化与华远陆港集团合作,谋划开通天津港货运专线。支持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鼓励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
(十三)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县区建设分拣中心,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拣、打包和大件垃圾的拆解和初加工,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00个左右“两网融合”可回收物服务站点。推动大型家电生产、销售、回收企业和电商平台,开展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推广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以天元绿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开展区域性废旧家电回收业务。
(十四)推动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积极优化贸易结构。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推动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五、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十五)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加大绿色采购力度,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鼓励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购买市场效益和生态价值兼备的原材料、产品或服务。加强对企业和居民购买绿色产品的引导,鼓励采取事后奖补、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开展能效、水效标识的专项抽查活动,严厉打击环境标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等虚标行为,有关行政处罚依法公开。
(十六)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引导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光盘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基本实现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全覆盖,餐厨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其它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严格落实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环节有关规定,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积极引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争到2025年,全市公交、出租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90%以上。
六、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十七)推动环境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改造,不断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再生水利用率到2025年达到30%。持续保持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加快推进山西荣光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项目二期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城市(含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100%。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到2023年3月完成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项目建设。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建成市级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
(十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积极打造绿色公路,到2025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126公里。加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十九)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加快城市各类老旧管网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全力推进建成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到2025年,全市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力争达到10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实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乡村特色风貌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一批生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二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布局支持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采取共建共管共享等兼容并包的方式,不断增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省级平台创新能力。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市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利用、胶凝材料绿色助剂等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支持天润恒德、天和盛等重点企业申建省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5G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二十一)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对外合作,争取重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户我市。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中试基地在科技经济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尽快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助力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积极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撬动各类资金投入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八、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二十二)强化法治保障。加强生态环境、资源等领域执法监督,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排污许可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加大环境资源领域立案监督、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力度,制发一批高质量的检察建议。开展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二十三)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落实差别化电价政策,并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强化与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协同,加大实施力度,促进节能减碳。继续落实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二十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能源高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项目建设力度。继续落实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简化有关办税流程。
(二十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动“绿票通”再贴现业务,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见效。持续监测我市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情况,督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可再生能源、工业节能节水、绿色交通运输等领域绿色信贷支持规模。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农业、新材料等领域绿色保险。
(二十六)做好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统计监测。落实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强化统计信息共享。
九、抓好组织实施
(二十七)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十八)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同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研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好经验好模式,重大事项及时上报。
(二十九)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宣贯工作,大力宣传取得的显著成就,积极宣扬先进典型,适时曝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资源和违规乱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等方面的负面典型,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重点任务分工
原标题:关于印发阳泉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