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近年来,宿州市紧扣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中心任务,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全力打好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攻坚战,成效突出。截至目前,宿州市共有114条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国家治理清单,2022年,新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816个;“十四五”期间,全市总治理任务930条,已完成188条。在2018年宿州市成功申报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基础上,2022年,又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和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一是顶格部署,高位推进。
成立高规格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环委会定期调度,切实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围绕农村黑臭水体成因,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统筹推进“岸上-岸边-水体-底泥”治理,因地制宜确定了“蓄水灌溉型”“生态补水型”“季节排涝型”“生态休闲型”等分类治理模式。
二是提早谋划,摸清家底。
创新采用卫星遥感技术,每年投入341万元,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卫星遥感监测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监测报告26期,累计提供农村黑臭水体线索近20000条。依托遥感监测提供水体位置、范围、季节性变化,实现“两下两上”高效排查,结合第三方监测,精准判定黑臭水体。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水系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紧密衔接推进。申报试点工作期间,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部门近百名同志参与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采样工作,为高效、高质量编制实施方案提供了保障。
三是“三水”统筹,系统治理。
制定《宿州市2023-2024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紧紧围绕“三水”统筹、六大水系、十三个国考断面,系统谋划实施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以及加快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试点工作选定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萧县和泗县4个县区89个农村黑臭水体,总面积83.49万平方米,流域受益人口近300万人。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群众满意”原则,综合分析黑臭水体特征与成因,合理选择治理技术和设施设备,坚持分类、分区、分级、分期治理,切实做到区域统筹、因河施策,明确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目标、任务、标准,建立治理台账,确定治理顺序,优先治理国家级监管清单水体,带动省级监管清单水体治理。
原标题:宿州市“三水”统筹系统推进全力打好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