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电池回收市场受关注,企业积极布局

  • 千亿电池回收市场受关注,企业积极布局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市场行情
  电池联盟注意到,电池回收近期受到市场关注,多家企业对其进行扩产及布局。
 
  2月27日晚间,格林美发布公告,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以下合称“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宁德时代及其下属公司邦普循环就电池闭环回收项目签署构建合作谅解备忘录。
 
  备忘录约定,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将退役废旧动力电池交由格林美与邦普循环处理后,回收再生的镍、钴、锰、锂等关键原材料被重新供应至宁德时代的供应链,并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的新电池;与此同时,各方将围绕电池回收技术与回收商业模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与合作。
 
  同一天,据吉利科技集团官微消息,常青新能源二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福建龙岩举行,项目投产运营后,可新增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4万吨/年和高镍三元前驱体产能3万吨/年的产能。据了解,常青新能源是由吉利科技集团、巴斯夫杉杉、紫金矿业共同投资组建的一家集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为一体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2月22日,芳源股份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等项目。按照规划,该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为建设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项目,二期为建设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项目。
 
  2月20日,南都电源公告,公司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处理15万吨“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投资预计合计38.5亿元人民币。
 
  2月8日,天奇股份公告,拟与蜂巢能源签署合资协议书,双方拟直接或通过下属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江西省上饶市新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
 
  1月29日,宁德时代公告,公司拟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在广东省佛山市投资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38亿元,建设具备50万吨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含兼容过程料)及相应正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1月7日,国轩高科年产50GWh电池回收项目在安徽合肥庐江高新区举行,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10亿元。
 
  企业们的争相布局,充分说明动力电池回收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加,导致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废旧动力电池。
 
  按照动力电池平均使用寿命5-8年来计算,我国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已面临退役。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按各类型电池单吨回收收入测算,对应市场空间远超过千亿元。
 
  新的蓝海正在形成,老玩家争相入局。天眼查APP显示,2022年国内新成立的动力电池相关回收企业超过4万家,而在2018年之前,相关企业数量仅为6000家左右。
 
  民生证券分析指出,国内目前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主要参与者包括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以及第三方回收企业,与之相对应也衍生出三种动力电池回收商业模式。(1)整车企业牵头的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是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建立回收主体。其优势在于回收渠道广、技术专业性强,同时通过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能够有效减少恶性竞争,降低材料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和运营效率,但也需要共担风险。(2)电池生产商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的模式。以宁德时代为代表,通过兴建工厂、企业合作的方式参与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3)第三方回收企业通过自建回收网络实现电池回收及资源利用的模式。一般由电池生产商或汽车制造商委托,其优势在于回收工艺高度成熟,专业性强。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电池回收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
 
  而为了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范发展,工信部分别于2018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布了四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目前四批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数量已超过80家。
 
  不过,虽然“正规军”数量逐渐增多,但目前电池回收行业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体系,仍存在“小作坊”与正规企业争夺货源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市场有序竞争。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经济日报》刊文指出,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设和溯源管理,平衡好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与环境目标已迫在眉睫。对此,一是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从市场、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强化电池流向管理。二是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技术标准,构建涵盖梯次利用、材料循环的标准体系。三是支持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校企合作,推进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技术攻关与市场应用。四是加快动力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将回收利用环节纳入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提升出口电池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的逐步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车企-电池厂-回收企业”的回收产业闭环将成为行业趋势,具备技术、渠道的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会受益,回收能力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则加速出局。
 
  原标题:千亿电池回收市场受关注 企业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