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保卫好净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环境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北京市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土壤污染治理,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保持良好。
站在新起点,实施《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2022年9月23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北京市首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基础,全市“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站在新起点。
进一步健全职责体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职责,细化了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的职责,要求街道(乡镇)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各行业部门有关职责,生态环境部门综合监管,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和园林绿化部门细化监管职责,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管。明确组织和个人有关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聚焦“吃得放心”,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规定了农业投入品调查核算、农业废弃物回收网络建立和农业施用品及相关产品、农田灌溉用水等使用要求,并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种植特点,对设施农业、果园、林地和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等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分别提出防治要求、明确主体责任。聚焦“住得安心”,加强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存在潜在污染的工业企业及有关设施,提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等要求,实现了调查、评估、治理等全链条管控。聚焦“后备土地资源”,加强未利用地保护,依法清除污染、实施修复,并定期开展巡查。
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突出源头治理,将土壤环境质量作为编制、审查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的依据,作为土地的重要因素纳入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保障安全利用。共享防治信息,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相关信息共享制度,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惩戒力度,按照“让法律长出牙齿、真正咬合起来”的要求,细化衔接上位法的罚则,对新增行为规范和要求,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开拓新路径,系统推进“三地”齐抓共管
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始防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城市之一,早在2004年就陆续开展了有关治理工作;2016年,国家“土十条”印发实施后,又率先实施了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管理。
粮田必须是良田。民以食为天,农用地土壤管理的核心就是保障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为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划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对复耕复垦的新增耕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行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复核,守好耕地准入安全底线。对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种植结构调整、休耕轮作、优化施肥等安全利用措施,保障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按照“产出一季、检测一季”的原则,协同监测食用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
土安才能居安。居住生活环境的安全宜居,是关系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民生大事”。把好建设用地“入口关”,每年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名录内单位依法完成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创新开展7000余家关停企业原址用地筛查,及时将腾退土地纳入监管范围。把好建设用地“出口关”,实施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理,实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近年来消除受污染用地约490万平方米,为首都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建设用地。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奥运场地,成为全国绿色转型发展典范。
先行先试“一体监管”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后备土地资源。在重点关注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北京市将未利用地纳入管理保护范围,摸底调查全市未利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创新利用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发现问题由属地挂账整改。2022年发现违法占用未利用地230余亩,均已完成整改。
开创新局面,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关键之年。北京市积极行动、强化落实,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加强污染源头防控。以“田长制”为抓手,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业绿色防控,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促进耕地土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林长制”为抓手,保护园地、林地土壤资源,推进园林绿化用地农药、化肥用量控制,保障产出食用农产品质量。控工业污染“增量”,推进工业园区土壤环境管理,开展重点行业隐患排查试点示范。
加强土壤全链条管理。深化规划统筹,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实际应用,推进科学合理规划用地。突出重点管理,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科学制定风险管控、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规范过程管理,完善修复效果评估及备案要求,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
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完善《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配套政策标准,研究编制农用地有关调查评估,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建设用地遥感监测等指南。
寸土寸地关乎国计,一垄一亩牵系民生。北京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以更高水平全力守护首都良田沃土,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齐抓共管 守“土”尽责 北京市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