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两年多,成绩如何?

  • 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两年多,成绩如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我国自2018年底启动“无废城市”综合性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圈可点的综合性、领域性建设亮点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成效明显。2022年4月份,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所涵盖的城市、地区数量由此前试点的“11+5”扩大至“113+8”。其中,浙江省11个设区市全部入列“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百城大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其实早在2020年,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两年多过去了,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如何?
 
  所谓“无废城市”,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城市”,一是可为垃圾“围城”“围村”、破坏环境、土地占用等固废污染治理修复领域突出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二是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倒逼,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等,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破解资源能源瓶颈。三是推动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构建一套城市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4月10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情况。两年多来,浙江省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创新驱动、联治共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方面,32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循环化改造,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工厂68家,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0个、绿色低碳工厂100家。培育快递包装绿色认证企业22家,新增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7张。快递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规模达到186万个。持续深化“肥药两制”改革,2013-2021年化肥、农药实现“八连降”。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产生量同比下降1.8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启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三年攻坚行动,推进大宗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杭州、宁波、嘉兴入选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推进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193家、资源化利用企业213家、中转场所84个。推进再生资源回,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3.66%。强化税收调节,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收32.41亿元,同比增长25.52%。
 
  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方面,出台《浙江省涉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与处置指南(试行)》,有力保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35座,总处理能力约9.69万吨/日,对3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综合治理,27座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改造提升287座生活垃圾中转站。
 
  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建设方面,推动建成小微产废企业危废集中收运平台103个,实现动态全覆盖,收运量同比增加82%。
 
  生活垃圾方面,目前,浙江省城乡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历史性地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近5年来,浙江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7座,五年新增日处理能力5.36万吨,率先在全国实现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县县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焚烧和餐厨(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35座,日处理能力达9.69万吨,实际日处理约7万吨左右,完全满足处理需求。
 
  此外,塑料垃圾污染作为全球性难题,其治理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据了解,浙江省先后印发实施相关政策文件,分类别、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压茬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除了部分地区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外卖等场所检查发现仍有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情况外,其他各项任务均按时序推进。从2022年来看,全省372家大中型商超、餐饮、电商平台企业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中,可降解塑料袋占比约73%,可以说在大中型重点场所已基本扭转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占据主流的局面,全社会塑料污染治理氛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