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日前,在自然资源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中国自然资源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全文公开。这是自然资源部首次对外发布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汇总数据。
《公报》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防治、测绘和地理信息、地质调查等10部分,客观反映了我国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状况。
《公报》提到,2022年我国印发实施首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此背景下,国土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监测、水监测等环保领域业务亦得到快速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
据了解,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具有强制性。
2022年,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对维持生态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生态保护修复:2022年,持续推进44个项目实施,中央财政下达当年奖补资金148亿元
2022年,持续推进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中央财政下达当年奖补资金148亿元,提前下达2023年度奖补资金106亿元。
在生态区位重要、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部署实施“十四五”第一批共11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截至2022年末,中央财政已分两批下达支持资金31亿元,预期治理面积1.5万公顷。
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40亿元,新支持16个沿海城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当年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60公里、滨海湿地2640公顷,营造和修复红树林519公顷,清理互花米草792公顷。
有序推进446个乡镇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部署浙江宁波市、广州从化区、广西交通沿线等不同尺度试点,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
海洋、水监测:新增海洋观测数据167.1TB,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年度统测点位4.3万个
2022年,自然资源部海洋观测资料管理机构获取海洋观测数据总量406.4 TB,新增国家和地方海洋观测、部委共享、社会资源、国际交换与合作等海洋观测数据167.1 TB,数据总量比2021年同比增长68.0%。资料总体空间范围为全球海域,学科涉及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
同时,2022年全国在地质调查项目上预算投入30.3亿元,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方面,完成1017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和自动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完成全国17个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统测,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年度统测点位4.3万个。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方面,形成自然资源要素观测站网三级规划体系,各级站点累计达48个,获取观测数据达5 TB。完成2022年森林草原湿地2543个并行样地调查,完成全国国土变更调查中314个县区、14880 个图斑地类信息的国家级外业核查。完成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区1:25万地表基质调查23.7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