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失败后,家电巨头戴森拟建电池工厂!

  • 造车失败后,家电巨头戴森拟建电池工厂!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明星企业
  2023年5月3日,戴森宣布,将在新加坡建设一家新工厂,生产具有专利技术的戴森电池,用于戴森公司开发的新产品。戴森公司的新工厂占地面积相当于53个篮球场,是戴森公司有史以来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最重大投资,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投入运营。
 
  戴森公司表示,此次宣布将在新加坡新建电池工厂,是五年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将进一步增强其工程和制造能力,以便更快地将技术推向市场。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戴森公司透露其还将在菲律宾和英国开设研发园区。
 
  尝试造车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戴森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产品在37个国家销售。公司致力于数字发动机、洗衣机乃至吸尘器本身的发明和革新。电池联盟注意到,在布局固态电池领域之前,戴森已入局新能源,还曾尝试造车。从2013年开始,戴森就陆续从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特斯拉、阿斯顿·马丁等车企挖了不少研发、技术等人才,组成了超过400人的研发团队。
 
  2017年,戴森正式入局造车领域,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Digital Motor的电动汽车。戴森CEO詹姆斯·戴森当时在给员工们的一封信中表示,“戴森已经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将于2020年发布,首款车可能搭载固态电池技术。”2019年5月,外媒公布了一组戴森电动车图,图纸显示这将是一台长5米、车高1.65米的大型SUV车型。
 
  但是,戴森的造车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2019年10月11日,詹姆斯·戴森在发给所有员工的邮件中,宣布戴森公司放弃电动汽车制造项目。他表示,戴森工程团队已经做出非常好的原型车,但一直没有找到可行的商业化方案;在出售电动汽车方案未果之后,决定放弃电动车项目,关闭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
 
  不过,詹姆斯·戴森表示,将继续把25亿英镑(约218.4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用于新技术研发及戴森工程与技术学院的扩展,同时将专注于制造固态电池及其他核心技术项目。
 
  入局固态电池
 
  早在2015年,戴森就已开始布局电池行业。当年3月,戴森向固态电池创业公司Sakti3注资1500万美元(约1.04亿元人民币)。同年10月,戴森斥资9000万美元(约6.2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Sakti3。
 
  资料显示,Sakti3致力于研发、制造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2006年,该公司的创始人Sastry开始研究固态锂电池技术,2007年成立了Sakti32009年和2010年,Sakti3分别获得了来自Khosla Ventures,以及通用汽车和Itochu Technology Ventures的超百万元融资。
 
  戴森公司曾透露,Sakti3的固态电池能够做到55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这与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300wh/kg左右相比,提升了接近一倍。
 
  除了收购Sakti3,戴森内部还培养了另一支电化学团队,这支队伍自201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固态电池的商业化。2016年,戴森又宣布投资14亿美元(约96.74亿元人民币)建设固态锂电池工厂。
 
  固态电池短期内难以量产
 
  据了解,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更长等优势,近年来被视为可以继承锂离子电池地位的电池。固态电解质的厚度仅有3-4微米,具有不易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还可大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巨大,川财证券指出,据EVTank的预测,至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到276.8GWh。SNE Researchd则预测,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目前,国内外多家电池企业和车企争相入局固态电池。电池企业有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国轩高科、LG新能源等,车企有丰田、现代、大众、宝马、福特等。
 
  不过目前,由于技术、成本等问题有待解决,固态电池短期内还无法量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对国内固态电池技术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发展节点:以产业化为衡量标准的话,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固液混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出现;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液态电解质更少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真正的全固态产品预计不超过1%;2035年能量密度目标是500Wh/kg,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
 
  当前,作为过渡方案,不少电池企业选择先加快半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需要指出的是,半固态电池仍需要电解液和隔膜,产品形态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创新,属于对当前锂离子电池的改良型方案。
 
  据介绍,半固态电池核心部材均为常规材料,材料成本低于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环境管控要求高于液态电池,制造成本略高于液态电池。
 
  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据测算,2023年全球半固态电池渗透率约为1%,需求达到约8.8GWh。该报告指出,半固态电池为液态电池迭代版本,电芯中固态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均存在。固态电解质大多耐高温、不可燃,电池自燃或者爆炸的风险明显减小,安全性较高。卫蓝新能源、国轩高科已研发出能量密度为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相较于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300Wh/kg提升明显。对于正极而言,固态电解质大多数拥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可以兼容更多高电压正极材料。
 
  中信建投报告指出,半固态电池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量密度:目前主流三元液态电池一定安全性下已接近能量密度上限,当前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360wh/kg,后续将继续突破。安全性:半固态电池电解液质量分数仅为5%-10%,固态电解质的不易燃、零挥发,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热稳定性。
 
  当下仍面临电导率(倍率性能)、界面(循环寿命)和成本问题,发展方向上来看,(半)固态电池核心仍是电解质,现阶段多是聚合物+氧化物等,基于主流固态电解质性能出发,后续为了综合性能大概率延续复合体系的路径,同时添加新型锂盐等,为了提升能量密度大概率要使用高性能正负极比如超高镍、富锂锰基、锂金属负极等,同时辅以外部加压、电解质厚度平衡等工艺优化才可实现较好的性能。
 
  原标题:家电巨头将建电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