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各地政策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各有关单位:
《河南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13日
河南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按照《河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豫发改环资〔2021〕1113号)、《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豫发改环资〔2022〕577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支持一批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园区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培育资源循环型产业,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和模式,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三、申报要求
(一)建设主体及周期。列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河南省开发区名单的通知》(豫政〔2022〕35号)的开发区,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申报和建设;按照《河南省静脉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豫发改环资〔2018〕148号),经省级函复同意、未布局在当地开发区范围内的静脉产业园,由所在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申报和建设。建设周期原则上为2023-2025年。
(二)申报条件
1.园区建设及其区域范围内企业符合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核心产业明晰,形成了较具规模、耦合度较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园区及其范围内企业均能遵守国家、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相关强制性标准,均完成所在县(市、区)下达的能耗“双控”和碳排放控制目标;近三年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3.承诺“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率不低于所在县(市、区)相应指标。
(三)建设内容
1.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按照《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豫发改环资〔2022〕577号)要求,制定“十四五”园区循环改造实施方案,实施产业循环链接、节能降碳、能源梯级利用、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升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提升园区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固体废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2.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型产业。结合园区主导产业、区域资源禀赋等,谋划实施再生金属、产品再制造、大宗固体废弃物及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固废回收利用、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项目,构建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绿色产业竞争力。
3.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能力。积极构建废弃物回收网络,实施废弃物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回收、分拣、综合利用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和区域交易中心等,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
4.加强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园区循环经济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循环经济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构建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统计及管理。
(四)申报程序。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当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有关园区参照编制指南(见附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做好初审并形成推荐意见,经当地政府(管委会)同意后,于2023年7月底前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地报送的申报材料组织论证并公示确认后,按程序发布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清单。
(五)日常管理。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定期调度建设进展情况,重大事项及时向当地政府(管委会)报告。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实施重点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适时开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评价和验收,对不符合相关要求或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园区,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按程序调整出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清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统筹现有渠道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优先申报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落实财税支持政策。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从事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采购再生资源产品。
(三)拓宽金融支持途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的投融资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绿色保险业务,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对园区有关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典型模式,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联系人:
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 高志东 0371-69691415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处 王复军 0371-65509820
附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附 件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谋划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区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以园区为单位,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组织编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充分体现园区特色。
(三)以表格形式细化年度投资计划、具体项目实施期限和达产年限、规模,清晰界定年度实施范围和进度,便于进行评价和验收。
(四)以2022年为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实施期限原则上为2023-2025年。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地区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简述。
2.园区概况。主要包括园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占地面积、自然条件、功能区划、主导产业等内容。(需附园区区位图和功能布局图)
3.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描述园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其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状况等。
4.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共享等情况。
5.资源环境现状。园区主要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水平及其与省内外的比较;资源产出率情况;能耗“双控”、控煤、碳排放强度控制等目标完成情况;污染源数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特征和排放量;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应急方案;区域环境质量;环境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环保投入;环境管理等。对一些资源环境指标要用表格形式列出基准年及实施期限内各年度的指标值。
(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1.目前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综合竞争力提升、资源约束改善、资源产出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推动碳达峰等方面分析循环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园区的影响和意义。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分析。从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园区管理、周边产业配套等方面分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2.制约因素分析。要深入分析制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从园区空间布局、产业绿色转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2)主要指标。在开展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体现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可量化的指标。指标应包括园区经济发展、产业绿色转型、产业关联度、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和管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
(3)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发展趋势,结合重点支撑项目建设,分析主要目标的可达性。
(五)主要任务
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要求,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总体框架设计,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构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推进绿色化改造。(需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框架图)
1.空间布局方面。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对园区现有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评估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并据此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具体任务。(需附园区空间优化布局图)
2.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方面。结合本区域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考虑园区环境承载力和地方发展需求,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提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资源循环型产业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3.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方面。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围绕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材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提出建设和引进产业延链补链和补环的关键项目等方面的主要任务。(需附循环经济产业链图和物质循环利用图)
4.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按照减量化优先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采用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弃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构建废弃物回收网络,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能力。
5.污染集中治理方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实施燃煤设施替代,促进煤炭消费减量;加快大宗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强化园区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
6.绿色基础设施方面。围绕园区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使园区生态优美;建立绿色产业发展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节能降碳环保、废物循环利用等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系统;实施园区供水、供电、供热、照明、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集成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
7.运行管理方面。要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管理机构,建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统计评价和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和监管制度,强化物质流分析和管理,开展宣传教育。
(六)重点支撑项目
针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
1.项目建设总表。明确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投资额、实施期限、实施条件(立项、备案、能评、环评、土地等),实施单位等。
2.项目基本情况。各重点支撑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以及与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的建设内容、产能、工艺流程及先进性分析、主要技术设备及先进性分析、投资估算表,资金筹措方案,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分年度说明建设安排及投资计划。
3.项目投资估算及构成。要以表格形式详细列明每个项目的投资估算(不含土地购置费及流动资金)。估算范围至少应包括厂房建设(建筑面积、总额等)、设备购置(设备名称、台套数、价格等)、辅助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等。
(七)效益分析
重点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本及收益进行系统的核算,评估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
1.经济效益分析。包括物质减量、循环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节能降碳减排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园区本身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同时带动园区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园区活力,提高园区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
2.环境效益分析。园区及周边地区水、大气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能源消费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煤炭消费量的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
3.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等方面。
(八)保障措施
围绕目标的实现、主要任务的落实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计评价考核体系、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产业链接的风险分担和保障体系、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以及能够保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开展的其他措施。
(九)附件材料
支撑本方案涉及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