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要闻
2023年5月24日至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信部节能司在浙江省宁波市组织召开了全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现场会。据悉,会议从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完善清单方案、推动分类改造升级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抓好工作落实的要求,同时与会代表参观调研了镇海炼化、镇洋发展、金田铜业、宁波钢铁、万华氯碱、大榭石化等企业。
而不久之后,就在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部分省市节能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切实做好“十四五”后半程节能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紧盯“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推动煤电、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电等设备更新升级,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可以说,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把抓“重点”贯彻地相当彻底。
此前,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组织召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调度会,5部门联合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
可见,煤电、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站在了绿色低碳转型的风口浪尖。
业界曾表示,重点领域中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压力最大、存在难点最多,主要表现在能源利用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数字化能力、技术革新能力等方面仍然比较低,且受制于技术和资金层面。比如钢铁行业,规模较小的在能源、资源和用水效率上都有待提升,管理体系也较为单一。
再比如石化行业,能耗水平高是行业特征,而中小企业这种特质尤为明显。无论是转向清洁能源替代,还是进行节能减排改造,都会直接关系到成本和盈利问题。更不用说头部企业在研究的CCUS(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产能迭代和新技术开发是双向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颖就曾表示,钢铁、炼油、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短期内快速转型难度较大,且不同重点领域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上差异明显,比如石化、化工等领域企业数量多、单体规模小、产品种类复杂、集中度低的特点就较为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案,一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这也是我国紧抓企业“入园”的重要原因。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能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并且科学统筹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提高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还有利于通过不同产业的协同融合寻找节能降碳的最优解。
二就是很多专家建议,要加大节能减碳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这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业,通过市场资本为中小企业开辟节能降碳“绿色通道”。
此外,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也是企业谋求转型的必要方案。比如水泥行业华润水泥研究新的节能降碳水泥配方,生产核电水泥、海工水泥等特种水泥;再比如以岭药业为药渣专门实施了综合利用项目,产出优质有机肥和养殖饵料。把“花钱”的路走成“挣钱”的路,是值得借鉴的降本增效方案。
创新,是“双碳”背景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抱团,有利于加快转型步伐,实现降本增效;开源,是节流之外更能收获长期效益的解决方案。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需求是迫切的,道路却不是唯一的,重点在于方法和路径,寻求更适合企业的“生存之道”,才能更好适应低碳、零碳甚至是负碳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