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明星企业
2023年6月7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水处理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落下帷幕,连续3天的盛会集中呈现了产业上下游中坚力量,聚焦环保水处理、膜与水处理、净水三大主题,全方位展示了水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市场。
据悉,2023上海国际水展以创新高的规模,广纳2500多家实力展商,以及超62500件高精尖产品,于经济全面复苏元年,最大程度地展现了行业全貌与蓬勃生机。
“双碳,是机遇也是挑战”,携多场景应用膜产品而来的浙江易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膜”)就是产业凝聚力量,迈向极致升华的缩影之一。
与“互联网+”接轨,易膜于本次上海国际水展现场,接受了环保在线采访的同时也应邀开通了线上产品逛展直播,不仅要在技术和服务上站在前沿,在拥抱新业态上也绝不落后。
(↑ 点击回顾易膜逛展直播)
好产品必须让更多人看见,直播赋能的初衷也在于此。
一年一度的环保盛事当前,通过电脑、平板甚至手机就能达到逛展的目的,易膜可是带所有人体验了一把“云”逛展的舒适。易膜产品总监在展台前进行了走播,从反渗透膜元件,到纳滤膜元件,再到家用净水器膜、柱式超滤膜,丰富的膜产品涵盖了非常广的应用领域,包括污水处理、物料分离,以及专门用于中型商场、学校实验室、垃圾渗滤液、制碱制盐等的个性化膜产品,种类齐全。
为了让用户深度了解膜结构,易膜还为本次展会带来了膜片、膜丝,为现场观众进行剖析。考虑到要实现更高的填充效率,更好的曝气效果,创造更大的蠕动空间,保障膜设备的稳定运行,易膜还有更细的膜丝选型,“芯”思满满。
(易膜董事长丁国良接受环保在线采访)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不变的真理。易膜在10多年的孜孜求索中,匠心不变,初衷不改,紧抓创新和研发的核心要素,重视人才培养和实践出真知的铁律,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易膜董事长丁国良在接受环保在线采访时也明确说到,膜材料和水处理行业其实牵涉很多环节,是技术门类非常复杂的体系,所以易膜一直很重视全方位引进人才,用开放的理念培养。“让他们到更多项目,应用场景中去”,这才是易膜坚持的“成长”之道。
截至目前,易膜已经拥有完整的研发技术团队,有自己的研究院,构建了成熟的创新体系,坚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具备年产1500万㎡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纳滤膜等高端脱盐膜材料,以及800万㎡超滤膜、MBR及其他水处理专用膜材料的生产能力。
从PP、PVDF超滤膜实现规模化生产,到自有反渗透制膜技术,再到中空膜、平卷式膜、MBR膜、纳滤膜以及2021年RO膜片、高端工业RO膜元件的面世,易膜飞跃式的膜研发实力创造了一个个里程碑。
(专家、领导走访易膜展台)
用丁国良的话来形容,易膜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称得上是全系列和个性化并存。而这一切,都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呼应。
“国产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技术水平已经基本与国外相当,甚至很多新兴热门领域,比如新能源、盐湖提锂等,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能够反超进口产品”,作为国产膜质造的重要力量,易膜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不仅在中水回用、纯水等传统应用领域有长足进步,在上述新兴领域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以发展的眼光看市场,立足实际需求创新,易膜可谓是两者兼备。就像丁国良提到的,“双碳”背景下,行业面临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目前仍存的环保问题都是重点和难点均沾,比如对资源化的要求,国家提出的零排放,这些不仅在需求上为膜技术带来了机遇,也在要求和标准上带来挑战。
但膜的魅力,就在于此,越难才越凸显价值,水处理的“膜”法不就是为高难度废水处理而生的吗。像易膜涉足的工业废水处理,丁国良就提到了正在做的草甘膦资源化项目,通过特殊工艺和膜产品创新,能将磷转化为焦磷酸钠,并回收氯化钠,从而实现完全清洁生产,助力废水达到更高排放标准的同时减轻成本负担。
“不同水、不同膜”,易膜坚持的品牌理念旨在于最大程度发挥膜的特性,为不同场景应用提供更优质和适用性强的解决方案。而易膜,强大的研发和创新实力,完善的服务体系,严苛的检测标准,先进的生产和品控设施,丰富的工程经验,“让用膜更简单”。
(易膜团队合影)
以水为媒,点亮膜法。“后水务时代”,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修复成为新主题,“难啃”的高难度废水处理更依赖膜技术这样的高端水处理工艺。相信属于易膜的崭新篇章,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