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纺织业是浙江省苍南县传统主导产业之一,全县汇集着全国半数以上纺织工业布角料,成为全国再生棉回收和加工基地。针对传统产业再生棉工艺落后、耗能高、污染重、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苍南县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深入贯彻循环低碳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再生棉纺织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链式再生利用之路,先后获得了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县等金名片。
深化行业整治,夯实无废创建基石
苍南县以“无废”为主线,针对传统褪色纺纱工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持续开展再生棉行业整治,出台《苍南县再生棉纺行业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废棉尘等固废源头减量、最大化利用、就近处置,助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源头分类解决核心污染问题。在源头上实施废布料按颜色分类,再生纺线直接利用,即白色废布料“重生”为白线,红色废布料“重生”成红线,不仅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流程,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褪色带来的废水排放问题。
二是完善固废收运体系。苍南县在望里镇、钱库镇等棉纺企业集中区域设立了废棉尘集中收运点,建立全县废棉尘收运处置体系,废棉尘及无法再利用的短纤维经收集后打包送往焚烧发电。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收集处置废棉尘1万多吨,有效解决废棉尘及无法再利用短纤维污染问题。
三是打造“无废园区”。按照集聚入园要求,关停部分低小散再生棉“开花”作坊,集中建设望里镇苍南县循环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望里马鞍、钱库鉴桥棉纺工业小微园等5个产业园区,引导全县约300家企业入园。宜山针织园、钱库万洋创业园等小微园成功创成第一批省级“无废园区”。
聚焦技术创新,探索无废行业发展
苍南县坚持以“不产废、少产废”为鲜明导向,以政策奖补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以制定无废行业标准为关键点,积极探索建设无废行业,引导企业绿色、有序、健康发展。
一是出台政策,强化资金补助。苍南县出台完善再生棉纺行业技改补助、自产自用补助和培育新动能等政策,共下达行业技改专项补助2900余万元,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据统计,近三年全县有55家企业开展技改项目。
二是技改提升,助力节能降碳。主动为企业和高校搭桥牵线,针对高耗能泺口机等进行技改提升,引导龙头企业引进全球先进的德国特吕茨勒和瑞士立达等气流纺纱机改造升级产线,跟同等产出相比,能耗下降20%以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
再生纺线制成拖把头
三是制定标准,引领规范发展。苍南县联合国家级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国家标准制定,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产品、设备、工艺、绿色、低碳等全生命周期制定标准体系,助力国内再生纺织业更规范发展。目前《清洁制品用再加工纤维纱》和《服饰面料用再加工纤维纱》等行业标准,正在申报立项中;《织物用再加工纤维棉纱》《拖把用再加工纤维纱》等团体标准,已发布实施。
构建产业体系,打造无废共富样板
苍南县始终坚持“无废富民”工作总基调,着力打造纺织工业布角料“资源回收、分拣、分类、开松、纺纱、再加工制品、废旧纺织品”的完整无废产业体系,成功将工业布角料“变废为宝”,为无废共富绘就多彩画卷。
一是打造全国全县回收体系。在每条街道、村口设置废旧衣物回收箱的基础上,将县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分拣出来的废旧衣物纳入回收体系,不断提高废旧衣物回收覆盖率。同时,设置1000多人购销员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废旧物资,经统计,年外购布角料、下脚料达200万吨,有力保障了再生纺织行业原材料供给。
二是打造专业市场。因地制宜建设了宜山珠山等废旧纤维回收市场,各再生棉纺企业可以就近得到生产原料,不仅提高物资采购效率,还大大节约采购成本。2022年,市场每天交易量800吨左右,交易额500万元左右。
三是拓宽共富渠道。苍南县不断创新再生纺织产品,拓展销售网络,经加工的纱线、布艺等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东以及非洲等100来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全县现有企业2400多家,产业人口涉及十万余人,每年为苍南创造数十亿产值(如包括规下企业,估计产业近百亿元),发展成为当地典型无废富民产业。
下一步,苍南县将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废棉尘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探索制定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国家标准,助力国内再生纺织业发展更规范,努力打造出一张变废(棉)为宝的全国金名片,形成极具苍南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中“无废”行业发展新模式。
原标题:点“废”成绿金,旧布换新颜的“苍南经验”(“无废之窗”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