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10月26日上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峰向媒体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自然生态保护有关工作情况。
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束宁红、副处长孙盛在发布会上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李祥龙主持。以下为答记者问实录:
媒体记者
我是合肥晚报记者,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监管重点是什么?
束宁红处长
按照生态环境部部署,我们联合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从2017年开始,连续6年每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持续开展部门联合巡查和问题核实,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压实责任,推动整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生态保护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对于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形成了依法严厉惩处和各界舆论谴责的社会氛围。二是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建立了部门联合的工作机制。生态环境部下发遥感监测问题线索后,按照“属地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实地核查填报,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初审,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核审,市级各部门联合会审,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审对接,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实地检查”的流程推进问题核实与整改,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四是建立健全我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实现全省自然保护地基础信息和监管相关规范性文件查询、“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点位整改进展调度等功能。五是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除了生态环境部下发的“绿盾”问题线索,我省还开展了自然保护地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情况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通过强化保护地监督,生态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
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依法、科学、精准监督,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一是推动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法治保障。积极配合推动自然保护地立法,完善政策标准技术规范体系。二是巩固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成效。逐步实现对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紧盯长江(安徽段)、淮河、黄山、皖西大别山等重点区域,加强监督。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推动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和执法队伍建设。
媒体记者
我是安徽交通广播记者,请问今年安徽省启动了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请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工作,以及为什么要开展这项调查,调查的结果将如何应用?
孙盛副处长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指标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在“摸清底数、掌握动态、查明问题、提出对策、服务监管”五个方面分阶段开展工作。通过调查,逐步摸清每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生物资源“宝藏”,掌握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识别各地生物多样保护的薄弱环节,提出保护对策,有助于加强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省于今年7月19日召开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是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陆生昆虫多样性、大型真菌多样性、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七个方面的调查。调查分4个批次开展,今年有23个县区已经启动,拟到“十四五”末全省调查全部完成。通过调查基本摸清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保护状况,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和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生境等现状,形成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
调查成果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摸清家底形成名录。通过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我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发掘物种新分布和新记录,丰富我省生物多样性资源库。二是为科研监测提供基础依据。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有代表性区域或代表性物种建立监测样区或监测站开展长期监测,推动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出。三是为保护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根据调查评估成果,明确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问题,为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为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本底调查,更好地了解各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发掘当地特色资源,推进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物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推动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与种业培育、研学教育、旅游观光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为美丽安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信息和数据可以为环保教育和科普提供依据和素材,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激发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同保护的良好风气。
媒体记者
我是安徽生活广播记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监管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那么生态环境部门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方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近年来开展了哪些工作?
束宁红处长
关于如何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我们主要从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监督结果怎么应用四个方面考虑。首先是谁来监督,明确由生态环境部门立足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职责,把握监督定位,通过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履职情况,压实地方政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主体责任。其次是监督什么,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监督事项,重点是聚焦“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目标,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相关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生态破坏问题及其处理整改情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等进行监督。第三是怎么监督,明确具体的监督手段和措施。主要是通过依托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监测和生态状况评估,建立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工作程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评估等,实现对生态保护红线各项监督事项的监督。最后是监督结果怎么应用,通过信息公开、纳入生态环境领域相关考核、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依法依纪依规移送查处问责等多种方式,打好组合拳,形成监督闭环,强化监督结果应用,切实发挥监督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国家层面仍属于探索阶段,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刚刚起步。一方面,建立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流程。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工作,生态环境部前期在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宁夏5个省份进行了试点。我省虽不是试点省份,也积极部署了试点工作。2021年选取铜陵市域为试点区域,连续两年开展了监督试点工作,初步探索建立了适用于我省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工作流程。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结合今年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应用,建立了符合我省实际的“线索推送—实地核实—移交查处—督促整改—重点通报”的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流程。另一方面,完善监管制度。在试点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家有关文件,参考其他省份经验做法,制定印发《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立足于生态环境部门职责,对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环境监督,与自然资源部门的管理办法相辅相成、形成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常态化监督,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以保护成效为导向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保护、修复科学有效。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完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好生态保护红线。
媒体记者
我是合肥日报的记者,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近年来安徽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席峰副厅长
近年来,我省聚力保护自然生态,结合各地自然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科学引导全省分类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显著。一方面,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果。2022年,我省囊括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所有5个奖项。其中,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数量并列全国第一;环保领域最高奖项—“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实现“零突破”。今年,南陵县、黄山市、歙县3个市县入选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石台县、绩溪县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2017年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至今,我省已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另一方面,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选工作持续推进。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开展六届,累计命名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区)40个。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结合我省各地自然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培育,科学引导各地找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途径和模式。二是坚持制度引领、规范创建。制定印发并适时更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推动创建程序和创建指标与国家标准进行有效衔接,培育和促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向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档升级。三是坚持政策激励、资金支持。在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不断强化、引导、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责任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的地区进行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形成了一批山水秀美、空气清新、生态安全的美丽安徽建设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纳入美丽安徽建设内容,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谋划打造更多的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很多媒体对我省示范创建取得的成效做出了非常好的报道,借此机会,也感谢多年来媒体朋友对示范创建工作的大力宣传报道,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谢谢!
主持人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来源:宣教处 宣教中心
编辑:胡珂 | 初审:唐洪全 张鹏
审核:胡毅清 陈卫
原标题:答记者问实录 | 2023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