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地方新闻
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持之以恒“保生态、建生态、营生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顺势而为——释放生态存量,擦亮巢湖“最好名片”
清水入湖、水草丰茂,飞鸟云集、鱼翔浅底。这是今天的巢湖。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为打造巢湖这张“最好名片”,合肥始终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点线面结合、内外源统筹,全流域、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水污染防治。聚焦生态环境、水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核心问题,创新湖泊治理模式,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移民搬迁等一系列措施,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37条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及滩涂湿地为重点,规划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投资近60亿元的环巢湖十大湿地,串起一条紧紧围绕着巢湖的“翡翠项链”,筑起保护巢湖的天然生态屏障。2022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在璀璨“翡翠项链”的加持下,合肥成功入选,成为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自十大湿地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环巢湖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建设与管理成效逐步显现。十大湿地蓄洪量达2.3亿立方米,年净化巢湖水体能力达2亿吨,充分发挥入湖河水的“过滤器”作用,有效拦截入湖污染。其中,十五里河湿地主要指标氨氮、总磷污染物削减率平均约为20%—30%,溶解氧浓度平均提高约20%。十八联圩湿地项目使进水氨氮由每升6-7毫克降至2-3毫克,总磷由每升0.5-0.6毫克降至0.2-0.3毫克。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环巢湖十大湿地维管束植物达656种,鸟类35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9种,IUCN受胁鸟类16种。越来越多珍稀鸟类选择在巢湖越冬、栖息,“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素有“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红腿娘子”黑翅长脚鹬等陆续现身巢湖湿地,且数量逐年增加。
“三面青山一面湖”照进现实,巢湖周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徐徐铺展,生态红利让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应势而谋——激活绿色增量,助推EOD“反哺效应”
满坡的绿植和花草,已掩盖了想象中露天矾矿的“残垣断壁”,这是合肥庐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矾矿治理区生态修复现场。
近年来,合肥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致力于将“生态创伤”蜕变成“绿色增长极”,指导区域找准综合开发载体,谋划特色产业运营,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统筹推进公益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加快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助推EOD项目“反哺效应”。全市共计谋划13个EOD项目,其中庐江县冶父山废弃矿山修复与特色体育及地质公园产业开发(EOD)模式项目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
合肥市抓住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契机,以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庐江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独特的乡土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理论支撑,遵循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整体策略,针对农村污水集中收集率低、圩区退水水质差、废弃矿山生态受损、矿区遗留污染重四个突出环境问题,将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项目一体化实施,产业收入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预计到2025年,区域主要废弃矿山修复率提升7%,大型调水运河主要支流水体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省级旅游度假区周边农村污水收集率达到100%,运河两岸圩区退水净化率达到50%。全县精品民宿房间增加450%,乡村景观大幅提升,乡村居民收入显著提升。打造中国东部地区最大规模矿山特色旅游目的地,建成长三角知名的多系列研学和多品种特色农林观光旅游区,形成艺术文化-自然探索-极限运动-地球科学-农业生产的多系列研学旅游基地,构建稻-荷-茶-油-竹多品种特色农林观光旅游区。
初秋时节,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此前废弃矿山陡峭的岩壁已被整理成阶梯状,山坳土地里绿意葱茏,在阳光的照射下迸发出勃勃生机。“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矿山特色旅游目的地、三产融合式乡村振兴生态产业体系、长三角知名的多系列研学旅游和多品种特色农林观光旅游区四大产出跃然纸上,一条“流域山水一体化治理与修复+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现代化产业之路已然铺陈,复制推广指日可待。
乘势而起——实现资源变量,增强城市“心肺功能”
十年以前,这里是合肥连接全球的空港门户;十年之后,这里的绿色天地是城市中央公园,是“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
合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因地制宜建设“省会绿心”骆岗中央公园,把城市最好地块让给生态、让给市民。充分尊重园区地理风貌和自然禀赋,完整保留了长3000米、宽200米的机场跑道,改造为百姓活动大舞台,为千万群众留住城市记忆。跑道两侧成为一望无际的草坪绿地,全向信标台擎天而立,与旧址相比,不仅长高长壮,而且充满科技时尚感。园区建设不砍一棵大树、不外运一方土,用好园区内原有生态资源,乡土树种占比超80%。建筑以留为主,改、拆、移为辅,为老建筑注入新潮新意,大机库、小机库、维修车库、办公楼、宿舍、礼堂,变成了艺术厅、婚礼殿堂、城市展厅。
在中心城区建园,不收门票,免费对市民开放,这在历届园博会历史上尚属首次。整个骆岗公园没有实体围墙,旨在搭建群众休闲游乐、企业展现价值的精彩平台,实现园区可进可亲,美景可看可赏。运用智慧运营管理平台,配置智慧导览、智慧体育、智慧科教等,引入无人驾驶、无人安防、智慧灯杆等。园博会还提高了人文成色,策划演出、赛事、游玩等33项文艺活动,开展“百名徽匠进园博”“百项黑科技进园博”等系列主题活动。
骆岗中央公园12.7平方公里的热土,从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国际机场,向开阔通透的城市中央公园转变,在省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间,融入一大片旖旎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这里蓝绿空间占实际可规划用地比例超过了90%,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1.45平方公里,10多万株乔灌木将把这里装扮得郁郁葱葱,已然成为旅游目的地、市民会客厅、文艺大舞台、儿童游乐园,实现了市民家门口“探绿”的期待,人民群众的“幸福绿地”呼之欲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合肥市将坚持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拓展“两山”转化路径,锚定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以“生态”之笔,描摹“两山”鲜明底色,以实际行动和有效作为不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让绿色成为合肥发展宏图中最动人的色彩。
来源:合肥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合肥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
原标题:以“生态”之笔,描摹“两山”鲜明底色